12月18日,雁塔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再次到结对帮扶的周至县厚畛子镇慰问困难群众,与当地领导干部、被帮扶村党员群众以及雁塔区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进行座谈,了解村子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共同研究未来发展路径。
自2012年10月对口帮扶周至县厚畛子镇同力村、八一村、三合村、殷家坪村和大蟒河村5个村以来,雁塔区始终高度重视两联一包扶贫工作。紧紧围绕解决贫困人口脱贫和改善帮扶村生产生活条件的目标,整合动员全区力量,多措并举,突出产业,精准扶贫,三年累计筹集资金863.45万元,其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497.3余万元,用于产业帮扶128余万元,用于基层组织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65.7万余元,送温暖及其他帮扶约172.45余万元,5个帮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39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全面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创新优化工作机制
三年来,雁塔区不断创新优化扶贫工作机制。建立区级领导包抓机制,定期研究扶贫工作,经常深入扶贫点检查指导,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遇到的问题。建立处级领导一对一包户扶贫机制,全区139名处级领导分别与5个帮扶村139户贫困户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帮助贫困户确定发展思路。建立区级各部门广泛参与机制,成立以全区64个部门为成员的5支扶贫工作组,抽调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10名年轻干部为驻村工作队员,坚持脱产驻村帮扶。建立扶贫资金筹集机制,研究确定了区财政列支一点、企业募捐一点、区级各部门筹集一点的三个一点资金筹集办法,设立两联一包扶贫资金专户。
科学制定帮扶规划
工作中,雁塔区积极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扶贫工作组通过调研走访,详细了解所包村的基本概况、经济状况、干部队伍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情况,吃透村情,找准影响制约村子发展的主要问题和症结;与镇、村干部共同研究制定三年扶贫工作方案和年度扶贫工作计划,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深入被帮扶群众家中,零距离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收入来源、致贫原因、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为他们建档立卡,制定脱贫计划;全面落实5个村、139户贫困户的帮扶人员和帮扶措施,制作包户帮扶联系卡和帮扶村帮扶信息栏,便于被帮扶群众与包户领导日常联系和沟通。
改善提升人居环境
雁塔区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为重点,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保障帮扶村内道路基本畅通,人畜饮水安全,提升美化人居环境。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497.3余万元,修复7处水毁道路,新建修复吊桥3座,修建蓄水池10个,建成2个120㎡的两委会活动阵地、1个100㎡的村级卫生室,硬化室外文化活动广场3个,为28户村民修缮了房屋今年,该区又筹集了210万元,将对被帮扶村的道路、吊桥、护栏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
扶持发展主导产业
发展产业是贫困群众脱贫的根本途径。为研究制定符合各村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雁塔区两联一包办公室多次带领被帮扶地区的镇村干部到杨凌、留坝、三原等地实地考察。经广泛征求各村群众意见,确定在5个村分别种植猪苓、核桃,养殖土鸡、中蜂等。目前,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先后帮扶200余户村民种植猪苓。建成大蟒河村土鸡养殖基地,养殖规模达5000只,在科学饲养等方面发挥出辐射带动作用。在5个帮扶村种植矮化核桃1万余株,今年已挂果。联合企业为帮扶村赠送中蜂及配套蜂箱200余箱,成立周至县厚畛子镇养蜂专业合作社。为三合村安装卫星互联网接收设备,打通帮扶村与外界的信息壁垒,建立三合村旅游经济网,对村内的农家乐进行改造提升,对农产品、土特产进行包装设计,帮助发展旅游经济。先后举办猪苓、核桃种植、蜂蜜养殖等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班8期,创业培训班5期三年来,雁塔区积极搭建平台,促进帮扶村逐步形成种植、养殖、旅游服务等主导产业,建立稳固脱贫机制,预计今年139户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超过4600元。
凝聚力量保障民生
2014年9月中旬,连阴雨导致帮扶村山体塌方,雁塔区及时为受灾群众送去300套雨衣、胶鞋、手电筒和雨伞,20顶帐篷以及矿泉水等应急救灾物资。
三年来,在做好物质帮扶的同时,雁塔区结合村民实际需求,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引导群众健康文明新生活。每年组织卫生系统到帮扶村开展义诊活动,为800余人次村民进行了健康体检、咨询和健康知识普及,确定521医院等五家医院与5个帮扶村建立一对一结对关系,为每户群众建立健康档案,开展乡医培训等。并多次组织辖区美容美发学院技师前往帮扶村为群众义务免费理发,共为28名新入学贫困大学生提供了20万元助学金,为13名残疾人赠送轮椅、拐杖、助听器等康复器材,播放影片和文艺演出15余场,向帮扶村捐赠各类书籍价值近2万元。向帮扶村党支部赠送了价值10余万元的办公设施,制定完善三会一课、三委会工作职责、农家书屋管理等20多项制度。开展看雁塔共发展活动,组织镇、村干部30多人到雁塔参观学习;为5个帮扶村选派了第一书记,全部实行脱产驻村工作,夯实基层基础。今年12月9日至11日,又组织帮扶村三委会干部及党员、帮扶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集中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扶贫政策及乡村旅游,充分调动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