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善良的人长相都显年轻” , 这句话用在阎良区武屯镇西相村的李国强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身材高大、 浓眉大眼、 头上根根竖起的乌黑短发, 再加自信乐观的笑容, 记者眼前51岁的李国强怎么看都像3、40岁的小伙子。
1996年, 一场意外事故让李国强失去左手拇指落下残疾, 之后, 多年来李国强用一种叫热心的善良, 无私帮助着村里的几十位残疾人。11月15日, 记者走基层, 讲述残疾人李国强帮扶村民背后的温情故事。
王奶奶要把李国强认成干儿子11月14日, 初冬的武屯镇西相村,77岁的王银凤也坐在小凳前乐呵呵地剥着金灿灿的玉米豆。
“国强呀, 俺都想把这孩子认成干儿子呢。 ” 因为李国强一直照顾着她的邻居陈根红到其病逝。王银凤说她看在眼里, 感动得不得了。
几年前离婚后, 儿子又在外省打工, 陈根红就一直过着独居生活, 因为患有脑梗,行动上又很是不便。也是从那年开始, 李国强就成了陈根红家的常客。
天热的时候去超市给买个电扇, 家里做啥好吃的就给端上一碗, 晴天, 扶着陈根红在村里溜达晒太阳……
20多天前的时候, 陈根红突发脑梗,被送进医院的时候, 李国强更是寸步不离得精心照顾。医生说, 脑梗病人伴有抽风,昏迷中会自己咬坏舌头, 当天晚上, 李国强就一直坐在病床边, 盯着陈根红的嘴, 那晚他一夜没有合眼。
陈根红在医院住了10多天, 李国强也守了他10多天, 但终因为病情严重, 陈根红没有再 “醒过来” 。
找地、 打墓……农村人埋葬人讲究多, 王银凤回忆说, 那天还下着雨, 李国强都是前前后后操办着, 让她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 原来一个人可以这样对待 “朋友” 。
那一天王银凤落泪了, 为陈根红, 更为了李国强。
李海亮说李国强是他的 “好兄弟”46岁的李海亮也算命途多舛,5年前在工地干活的时候从高处摔了下来, 从此便落下终身下肢残疾无法站立。离婚后一个人和孩子在一起生活, 好在弟弟、 弟媳常常会来照看。但最让李海亮感动的还是李国强, 这么多年来, 李国强帮了他很多。孩子在安康上大学去了, 简陋的小屋里, 李海亮坐在轮椅上穿着厚厚的棉裤, 正在炉边烤火, 蜂窝煤炉里跳动的蓝色火苗映着这个汉子沧桑的面容。
很多时候他都是这样坐在屋子里, 因为家门口有一个小小的陡坡, 所以只有每天下午的时候李国强来, 才能推着他过陡坡一起去外面透透气散散步, 这一推就是5年的时间。
“很多需要残疾人填写的表格, 各种补贴的办理都是国强给我办的。 ” 李海亮说李国强就像他哥, 甚至比亲的还亲。
“我们残疾人一有事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国强。 ” 李海亮说, 村里80多个残疾人都得到了李国强的热心帮助。
“去年去世的丁兴才, 国强照顾了他15年, 临终前丁兴才一直很依赖国强的;眼睛不是很好的孙红, 很多材料申请都是国强一手帮她写的……” 李海亮扳着手指算着李国强的 “好” 。
爱心源于那些类似的经历
“你为什么要对残疾人那么好? ”听记者这么一问李国强愣了下, “我也是残疾人呀! ” 。把缺了拇指的左手伸了出来又很快缩进袖子, “见不得别人受难。 ” 李国强叹了口气。
9年前一场意外的事故, 那天看着丈夫残缺的左手, 妻子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一病不起, 在床上整整躺了2年的时间。6亩甜瓜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2个上学的孩子还小, 家庭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这个男人的身上。
“那两年是我最难的时候。 ” 深深感受到困难家庭残疾人的不容易, 从那时候开始, 李国强开始关注和他一样在村里的残疾人, 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 “能给人帮忙的我更是尽量帮。 ”
去年李国强被村民们推选为村里的残联主任, 他就更忙了。于是村民们常常看到他骑个电动车, 风里来雨里去, 东家走,西家串, 不是登门为残疾人办理各种政府贴手续, 就是又在哪个需要帮助的村民家里干活忙碌……
“就是希望能把残疾人的工作做好。 ”李国强笑了笑。
“就是热心人。 ”51岁的村民宋麦芳最后补充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