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是我们党的“末梢神经”,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为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中,西安市多个社区在服务群众当中都在不断的努力,近一段时间以来,记者走访了多个社区,他们创建创新服务型党组织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同时也得到了群众热情拥护。
■铁一局社区:独创“吴永乐工作法”
“不要总是打电话,有事到居民家中去,我们的岗位在群众中”,这是中铁一局社区党支部书记吴永乐常说的话,在社区工作的12年里,吴永乐带领社区干部用真诚服务方便群众、用真情关怀温暖群众,用她独创的 “吴永乐工作法”,让中铁一局社区的群众“享了福”,让爱的暖流流淌在社区每一个角落。
吴永乐对记者说,社区党支部是群众的主心骨,我们既要能当群众的“110”,又要当好社区的“钟点工”,这才是服务型党组织的要义。
■安东街、保吉巷社区:一站式服务群众
当记者走进安东街社区“一厅式服务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党员服务”窗口十分醒目。办公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党组织服务党员的“主阵地”,我们的社区党员可以很方便的办理组织关系转接、党务政策咨询、缴纳党费等事项。这也是在职党员服务群众的“中转站”,群众有什么心愿或困难,只需要在这个窗口进行登记,社区党支部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协调解决。
在保吉巷社区记者看到,小区(楼栋)全部建立党小组和党员中心户,“一厅式办公大厅”配备长条椅,放置了饮水机、公用雨伞、书报架,小圆桌上摆放着老花镜、放大镜、针线盒、纸笔和各类样表,充分体现了温馨和周到。党员活动室正墙悬挂党旗、党徽、入党誓词和党员权利义务,让人肃然起敬、倍感庄严。
五年前,碑林区在全市率先成立社区工作服务站,有效承接政府延伸到社区的公共服务事项,全面实现“一厅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去年以来,又成立了社区党员服务工作站,搭建起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
■东仓门社区:成立居民自管小组
“我们社区围绕‘安民’这个主题探索成立了‘居民自管小组’,在每个单元楼设置自管小组长和调解员、治安员、卫生员,建立自管联席协商会议和民主议事制度,通过‘我的小区我来管’,实现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采访过程中,柏树林街道东仓门社区党支部书记段建秦的喜悦溢于言表。
■三学街社区府:有个“王总管”不简单
今年68岁的老党员王粉菊担任三学街社区府学巷党小组组长已经8年了,哪个街巷堆起了垃圾、哪个院落进了陌生人、哪个地方乱贴乱画,都逃不过她的眼睛,一经发现,要么亲自动手处理、要么向社区反映,群众都亲切地称她“王总管”。而在碑林区,像这样的“总管”共有750多个。
近年来,碑林区在社区着力构建以“标准化服务阵地、网格化组织架构、民主化议事制度、数字化教育网络、多元化治理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五化”模式,实现了社区党建工作由“宏观型”向“微观型”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型,由“体制内纵向”向“体制外横向”延伸。记者 张晶(2015年11月5日《阳光报》·18版·党建周刊要闻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