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无论它有多现代化,总会有这么一些地方,留存着历史的回忆。在西安,兴善寺西街便是其中之一。该街位于小寨商圈核心区域,东起长安路,西至朱雀路,全长700余米,因中国佛教密宗祖庭大兴善寺坐落于此而得名。
以保护为始原汁原味的特别
大兴善寺始建于公元265年,距今1700余年,外墙依然保留着原来的深红色,是西安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作为见证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先后有开皇三大士、开元三大士等多位印度高僧在此传经、译经,并开创了中国佛教密宗,因此,该寺院在中国佛教发展和中印文明交流等方面具有极其重的历史文化价值,宗教界及其他社会各界学者对寺院的改造均十分关注。
保护历史文化,科学的规划设计不可少。为充分发挥大兴善寺作为佛
教圣地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拓展构建文、商、旅互动的商圈建设新模式,2009年雁塔区启动了兴善寺西街整体提升改造工程,并委托市规划院编制了详细规划,根据各产权单位的不同情况和规划定位,将该街分为重建区、立面改造区等多个不同区域,建立了各部门分工负责机制,有序展开提升改造。一期改造,拆除长期占压城市绿地的老旧建筑12000平方米,恢复新建城市绿地广场16000平方米,于2013年底建成向广大市民开放。二期改造,雁塔区确定了中华历
史传承高地,长安文化展示平台,小寨商圈品质新城的兴善寺西街综合提升改造总体定位。以大兴善寺为核心,重点围绕街区架空线缆落地、建筑立面整治、道路改造、绿化及公共空间改造、夜景提升、城市家具更新等方面进行改造,配合建成后的业态调整升级与城市精细化管理,形成建管结合的改造发展模式。目前,兴善寺西街综合提升改造项目的前期工程热力管网改造、架空线缆落地工程正在有序实施。整体改造将于2016年3月完成并向广大市民开放。
以传承为终文化经典的韵味
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感和文化味是第一位的。2015年5月14日,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了大兴善寺,在给寺院的题词中,对印度高僧来中国传播佛教文化的历史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访问结束后,大兴善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日游客接待量也有显著增加。2015年6月5日,在大兴善寺召开的宗教文化界评审会上,雁塔区会同各界学者研究认为,兴善寺西街改造应以丝绸之路以及文化交流为主题,尽快完成对兴善寺西街的整体景观改造,以彰显古都城市风貌、传播中华历史文明。
在不断地摸索实践中,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变迁和厚重底蕴的体现成为重中之重。雁塔区总结提炼文化与商业的最好结合点,让这些老街老巷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贡献更多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雁塔区为了解决街区历史文化展示功能缺失、交通压力大、休憩活动空间不足、环境景观缺乏主题性等一系列问题,通过道路广场化等方式,在沿街增加水景、雕塑、座椅、绿植等配套设施,并对沿街经营业态进行统一调整,引进古籍书店、美术馆、素餐馆、丝路国家博物馆等文化类业态,将兴善寺西街打造成为以大兴善寺为核心的历史文化主题街区。
穿过繁华而喧闹的街区,兴善寺中,古柏森森,遮天蔽日,给人以无限的幽雅与肃穆。兴善寺西街既可领略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又是一处别样的旅游观光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