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的大格局是比较清晰的,把工业向渭河以北逐步的转移,渭河以北就是将来的西安。”渭北工业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金乾生认为,在当前投资环境比较低迷的情况下,高陵“撤县设区”是一个直接的利好。“这将有利于高陵的产业聚集和发展,是打造新型工业第十区的新机遇。”
系列报道
高陵撤县设区新期待:百姓积极建言民生 盼改善
外部环境低迷 工业区发展速度下降
“渭北工业区从2012年开始建设,全面拉开,现在已经过去三年了,到去年年底整个渭北工业区规模以上的企业已经超过1200家,规模以上的工业产值也超过了1200亿,占到西安市工业的比例接近23%。”金乾生介绍说,比较突出的是工业投资的增长,连续三年都超过了50%,这显示出渭北工业区非常好的发展势头。
然而,从整个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市场不足,优势逐步消失,传统工业的竞争力现在遇到了比较大的问题。他说,今年以来,整个渭北工业区发展速度出现了快速的下降。“由于这是一个新开发的区域,对新的投资依赖度比较高,目前工业投资下降比较厉害,这也说明工业投资企业投资意愿不强。”
紧抓利好 差别化定位第十区
“应该说,整个工业情况是不乐观的。”金乾生说,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利好的一面。
他表示,从渭北工业区来看,高陵“撤县设区”是一个直接的利好。“过去临潼加快发展也是从‘撤县设区’开始的,最大的受益在于整个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跨过渭河向渭河以北延伸。以前是县的时候,主要靠县上投入,现在有省市甚至国家的投入,都将延伸到渭河以北去。”
“高陵的身份变了,更应尽快加强项目引进,在招商引资这一块要策划大项目,要有清晰的产业定位。”他说,与其他的一些新城和现有开发区的定位要有差别化,这里整个要把装备制造做成一个大产业,要做出自己的优势,主要是产业链优势。
“转变发展方式,从过去着眼发展产品制造,要走向产业链构建,和集群化打造。从过去简单的招商引资转变成按照自己的构想去设计建造,要做要素的聚集,要做配套能力的建设,将产业链做起来,这样才能形成我们自己的优势。”他认为,高陵作为第十区,未来的展望和发展就是一个高端的新型工业区,以前加传统工业制造更多,未来就是要搞新型工业,技术含量更高。
省市合力 打造亦业亦居生态型工业区
“这个地方将来不是一个纯粹的工业区,纯粹的工业区不能持续发展,一定要从人的需求出发,使人的工作和生活能相协调,要宜业宜居。”他说,这里距离城区有一定的距离,所要把配套做好,要吸引人才来这里工作,但目前这一块是高陵现在的一个弱项。
金乾生说,“我们原来在工作计划中对形势的估计有所不足,这三年主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建设还是在园区以内,在渭北和主城区之间的建设虽然也在进行,但是从目前来看还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
他表示,大量的企业在这里投资建厂以后,将来让职工住在主城区工作在渭北,来回奔波情况要得到缓解。“这些都是抓紧要解决的,我们已经对城际铁路线、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进行了考察,用哪种方式既可以发展长远,又可以解决眼前的问题,并且可以投资小见效快,现在已经开始在着手这些事。
他认为,现在省市形成合力,不管在交通、生活设施、商业配套方面,高陵撤县设区后一定会有大的改变。“现在的感觉还是一个远郊县,现代化冲击力还没有,所以改变那里的环境是非常关键的。随着高陵区全面的发展与提升,西安有持续发展性、有活力、有竞争力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会从这里培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