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炜)随着中秋节临近,昨日柏树林街道三学街社区邀请40名居民到社区“团聚”。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品尝月饼,边听特邀国学老师讲传统文化,分享阅读乐趣。65岁的魏阿姨高兴地说:“阅读真好,学业再重我也要让孙子坚持。”
昨日9时许,记者走进三学街社区二楼时,大厅七八张桌子上已经摆好水果和月饼。早到的居民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聊得热火朝天:“最近弄啥去了,咋没见你人?”“在呢!就是没见到你。”“看你一天忙的,我羡慕很!”……看着熟悉的面孔、听着熟悉的声音,65岁的魏淑文高兴地说:“太亲切了。”随着应邀居民陆续赶到,10时整三学街社区书记、主任刘西京宣布:“喜迎中秋,今天社区请大家吃月饼,下面有请陈葵花老师为我们讲讲国学,分享阅读的乐趣。”话音刚落,现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月夕、追月节、拜月节、女儿节……”从中秋节的由来切入,陈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讲解了“媳妇之道”、“男人之道”和“老人之道”等家庭伦理道德,倡导大家只要“各行其道、各司其职”就会“家和万事兴”。家家都幸福,邻里更和睦,社区、社会就会更和谐。频繁鼓掌的同时,大家也被陈老师儒雅的气质所倾倒。对此,陈老师分享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不断阅读才能持续提升。”结合自己感受,她倡导大家不但要多读书,而且要读好书。通过书籍全面深入的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更好地践行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
“陈老师讲得非常好,也更坚定了我让孙子多读书的决心。”魏淑文说,过去她经常给孙子推荐好书,但常遭到儿媳反驳:“娃学业这么重的,哪有时间读闲书。”结合陈老师的讲解,她将继续鼓励孙子坚持阅读。“邀请大家团聚、座谈、吃月饼,这本身就是对中秋习俗的传承。”70岁的梁坤乾老人说,《百家讲坛》开讲后,他曾痴迷过一段。“读书不但让人充实,而且能提升修为。”王老先生说,因为感觉非常好,至今他仍坚持每天读书1小时。(2015年9月25日《西安日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