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抓机制。成立街道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时对各村、社区的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监督员进行调整。并制定详细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计划、工作实施方案、突发事件预案等,确保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到位。
二是抓创新。街道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质和服务机制,将辖区100余家餐饮,食品生产、食品流通企业按照网格划分,全部纳入数据库,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并充分利用社会管理系统,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将食品安全问题反馈到街道管理中心,实现“点对点”的指挥、调度,力争实现“1分钟快速发现问题,5分钟快速反应,30分钟快速处理”的实时处理效果。
三是抓整治。街道严厉打击查处销售“假盐”“亚硝酸盐”“食品添加剂”“黑作坊、黑窝点”专项整治活动,并且对全地区的餐饮店、药店、美容美发店市场、食品加工作坊等进行全面检查,对无证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进行取缔。各
社区中都设立了食品安全信息员,做到农村红、白喜宴都安排有专人检查监督登记,确保地区群众吃上安全放心食品。
四是抓宣传。街道积极开展主题鲜明、面向群众、声势浩大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同时各村、社区还利用广播宣传栏,有线电视等途径进行大力宣传,极大的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五是抓谋划。街道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以人性化(为根本)、制度化(为保障)、精细化(为原则)、长效化(为目标)的“四化”为抓手。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宣传,要求干部“走出去、沉下去”,以各种载体活跃食品安全工作社会氛围,为取得食品安全放心区扎实工作,不断推动街道食品安全工作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