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产生的污粪,通过发酵处理过后转变成有机肥,回循到葡萄种植区,充分的营养让葡萄结出酸酸甜甜的果子。今年8月,阎良和牧园区里100多亩,9个品种的葡萄陆续成熟了,因为结合了生猪养殖技术,这里的葡萄因了“循环农业”,从“颜值”到“口感”可谓“任性十足”,来自西安的游客王先生,品尝一颗后用“满口余香”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要参观先消毒,封闭养殖区安全卫生
“我们就是要把农产品的资源做到最大化的利用。”31岁的园区负责人刘雅娟兴致勃勃首先带记者参观50亩的生猪养殖区。
养殖区设置了专门的参观通道,穿过一片花丛,刚进门,刘雅娟就迅速打开消毒剂,雾状的气体瞬间弥漫了整个通道,“消毒剂是一种酸性消毒液,通过雾化后充分和人接触,达到消毒杀菌的效果。”养殖区是全封闭的,为了安全起见,参观者都需要先进行3分钟的“消毒杀菌”。
还没接近“保育舍”,隔着厚厚的玻璃,大概是因为光影的变化,敏感的小猪们腾地窜到一角,确定安全后,竟直勾勾地盯着玻璃外的记者。“猪的听觉和嗅觉都很敏感,对陌生的声音和味道都会有反应。”和传统养殖的猪舍不同,记者发现养殖区特别干净,没有任何异味,白白的小猪精气神十足,怎么看怎么可爱。
水泡粪模式,尽显现代农业魅力
“其实猪本身是很爱干净的。”刘雅娟指着猪舍地下的镂空板告诉记者,养殖要科学合理投入,在小猪的生活区都有镂空板,底下是一个水泡粪的模式,猪粪在水里浸泡,氨气的浓度就会大大降低,之后进入化粪池,再通过沼气池进入葡萄种植园区了。
“过道中间有通风设备还可以随时将有害气体抽走,舒适的环境,猪就不容易急躁啦。”说话间,平静下来的小猪,开始悠闲地“溜达”,无聊的时候偶尔拱一下自动饮水器喝水。
“走,再参观一下产房。”因为有“防压杆”设计,不用担心母猪下卧速度太快,压坏小猪。玻璃外,十几头小猪完全不理会“参观者”,自顾自争抢着乳头吃奶。
“小猪的活动区也都是漏缝的,还有专人每天两次专门打扫猪舍。”从粗放的脏兮兮的养殖到现代化干净的管理,从事生猪养殖已经好多年的刘雅娟说她最重视的还是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
循环利用,让资源发挥做大效果
走出“养殖区”,在去“种植区”的路上,记者发现了5个并排的垃圾回收桶,从纸屑、废铁、剩菜剩饭等将垃圾分成了5类。“最后一类果皮果渣剩饭菜叶,还可以回到田地里堆积发酵后作为肥料。”边介绍,边解释,刘雅娟对园区里对环境的保护和循环利用很是“自豪”。
穿行在葡萄园里,刘雅娟顺手掰掉多余的藤须,给记者介绍起猪粪进入种植区的管理程序。她说,干粪主要是10月份以后进入到土地里面;沼液和沼渣是在过完年以后2月份到4月份进入到土地里面。“4月份以后果子就出来了,再用肥料的话对果质就会有影响了。”
干粪的标准是一亩地30方,人工平铺到地面后通过旋耕机将其旋入到地下,充分在地下发酵后,转变成有机肥;沼液是通过循环泵送到地里的。
“每株只保留5串葡萄,葡萄的甜味、酸味都是通过营养转化而来的。”刘雅娟摘下一串葡萄,均匀的白色果粉让她觉得就像一个漂亮的姑娘打了一层淡淡的粉底。(记者 邓月娟 通讯员 冯长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