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记者 王旭东 文/通讯员 陈新建 韦晓蕾
“自从有了居民会客厅,咱老百姓发牢骚有了地方”“废旧家具处置中心确实解决了家家户户的老大难问题”“外语志愿者服务队让咱大西安更open”……这些得到老百姓认可的件件实事,全部来自于碑林区首创的社会治理创新种子库。
在碑林区,有一个创新的幸福驿站——这就是新常态下碑林区在全市率先成立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办公室”。在这个幸福的创新驿站里,以建立全区“社会治理创新项目种子库”为重点,两年多来,累计入库项目近百项,这些创新“微项目”涵盖了全区民政事务、劳动保障、计生医疗、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
“创新项目就是一棵棵幼苗,只有精心浇灌才能枝繁叶茂。”“居民小组自管模式”项目责任人段建秦深有感触地说,社区在老旧院落创立“居民自管小组”,通过“身边人管身边事”“我的小区我来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提高了居民的归属感、向心力与凝聚力。两年多来,互帮互助的氛围拉近了居民之间的感情,也拉近了居民和居委会的感情,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培育了社区居民骨干,营造了“社区好人”的良好风气,为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如今,碑林区接地气、惠民生、暖人心各类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层出不穷:“居民小组自管模式”寻求到了妥善解决城市“三无”小区和物业弃管小区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难题的良方;“安全生产智能化信息平台”提升了基层安全生产工作信息化水平,走在了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前列;“幸福联盟团队”聚合了服务群众的多种优质资源与力量,搭建老百姓自己的幸福生活大舞台;“兴正元大学生创业就业示范基地”为有梦青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新天地……这些都是碑林区以创新“微项目”撬动社会大效益的生动实例。该区社创办主任郭健告诉记者:“秉承人民幸福,群众满意的目标,碑林区将继续坚持项目化运作、精准化督导、示范性推广、机制化提升的思路,进一步挖掘关乎民生利益的特色、亮点与品牌,力求使每一个创新项目成为顺民心、解民怨、得民心的生动实践,让更多、更好的创新正能量惠及辖区百姓,让更多的群众在创新驿站里幸福生活每一天!”
着眼于社会治理工作各领域的微观实践,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建设现代化美丽城区的需要出发,碑林区以创新“微项目”撬动了服务社会的大效益,让百姓坐在创新驿站享清福。(2015年7月29日《西安日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