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蓝田县开展“营转非”车辆安全管理专项整治活动,集中清理一批非法营运、私自改装、车辆安全状况差等车辆以及驾驶技术不过关的驾驶人员,建立“营转非”车辆监管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基础台账,落实户籍化管理。县公安局、交运局及质监局联合对“营转非”车辆进行集中全面检验排查,排查车辆是否存在逾期未检验、逾期未报废、车辆非法改装、不符合安全标准、交通违法未处理等安全隐患。按照“见人见车、一车一档”的原则,对“营转非”车辆逐一落实属地户籍化管控措施。对使用达到距报废年限一年的,绝不允许改变使用性质、转移所有权或者转出登记地所属行政区域。
二是明确专用标识,严禁转让租用。县公安部门对“营转非”客车发放专用标识,标明车辆为“营转非”客车。要求客运、旅游单位企业不租用“营转非”车辆进行运营,不将运营车辆租用于非法活动;严禁学校借用、租用“营转非”车辆;严禁单位公勤客车从事经营性活动。
三是加强路检路查,严查违法非法行为。县公安、交运等部门集中排查单位公勤车、校车、外省转入本省的非运营车辆,检查客运经营期限到期下线但未到报废期的“营转非”车辆,对于车辆安全状况达不到技术要求的,禁止上路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