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文学基金会副理事长王芳闻和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的孩子们。
阳光同行,爱,在这里传递
陈禹朋的感受当然不是空穴来风,除过路遥纪念馆、陈炉古镇、照金革命纪念馆、薛家寨景区向作家展示的文化铜川、历史铜川及红色铜川外,作家们感受颇深的还有另一道风景,那就是发展中的残疾人事业。
本次活动由陕西省残联、陕西省文学基金会、铜川市作协协办,铜川市残联承办,作为非文学组织的省市残联提供资金支持并策划举办这样一次特殊的文学活动,其本身就是残疾人文化生活的需求,更是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2012年,陕西省残疾人作家协会于西安成立,是全国继黑龙江省残疾人作家协会成立之后的第二个省级残疾人文学组织,活跃在三秦文坛上的残疾人作家有数十人,也许是身体的的缘故,他们对生活的感触更加细腻深刻,他们的文字先与他们的身体抵达了更远的远方。如由杨凌作家贺绪林先生作品改编热播大江南北的电视剧《关中匪事》,他的匪事题材系列作品一版再版;铜川刘爱玲的长篇小说《把天堂带回家》走进全国各大高校图书馆,并获得了文化部等部委颁发的第三届全国奋发文明进步奖,其中篇小说《上王村的马六》获得陕西省第三届柳青文学奖及全国梁斌小说奖;听力残疾人青年诗人、2014 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诗歌佳作奖获奖者左右,用他露珠一样晶莹而敏感的心谛听并展现着世界的美;安康袖珍作家王庭德的自传体小说经省文学基金会赞助出版后再版走进农家书屋,他的励志故事让经历坎坷的人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然而这些作家残缺的身体又时时是一种桎梏,禁锢着他们灵魂与文字的飞扬。于是,到外面去,感受远方的风景,书写更丰富的生活成了一种奢望,在这种状态下,每年举办一次采风活动就尤为重要。2013年,省残疾作家赴韩城采风活动在省文学基金会与韩城司马迁中学及市文化馆的支持下艰难起步。这次只有有限的几位残疾人作家参与了活动,风追司马,厚重的韩城历史在随后作家们的文字中一一展现。2014年6月,由省残联宣文部、省文学基金会与杨凌作协、杨凌残联共同举办的“走进杨凌感受中国梦”采风活动在作家贺绪林先生的精心组织下于杨凌举行,美丽的农科城在作家们眼前展现了一幅中国农业发展的山水长卷。而残联组织,这个被残疾人亲切地称为娘家人的机构的参与和支持,使活动有了圆满的基础。同时也体现了发展中的残疾人事业的进步,使残疾人作家开阔了视野,拓展了创作的领域,从而更好地体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残疾人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015,铜川,一座城的爱又在这里接力。这一次,是省残联与铜川市残联合作,省文学基金会在最后时刻为此次活动添上了一把薪火,为参与采风的残疾人作家带来了每人一千元的奖励性稿费,这已是这个组织继杨凌采风活动后第二次提供此类支持了。而且基金会资助残疾人作家出书的总数也将在今年达到20本。
短短的三天活动,得到了铜川市残联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党组书记、理事长宋涛放弃了回家照顾年事已高身体不好的父母二老时间,全程陪同。他亲自跟车坐镇,调动人员。精心的策划布置体现在每一个细小环节,那完美无缺的对接:采风团进入哪个区,就有那个区的理事长带领工作人员迎接,精心安排,大到一顿特色饭菜,小到一张能作为艺术品收藏的桌牌,而活跃的志愿者,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那台阶前伸过来扶助的手,那细雨中打过来的雨伞,精确到了人对人,绝不让一丝一毫的危险纰漏存在。因此,虽然下雨,大家身有不便,在铜川的三天里,却没有一个人有摔跤磕碰的情况发生。
龙应台说:“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的程度,就看这个城市怎样对待它的精神病人,它对于残障者的服务做到什么地步,它对鳏寡孤独的照顾到什么程度,它怎样对待所谓的盲流民工底层人民。对我而言,这是非常具体的文明的尺度。”在铜川,短短的三天,大家切实感受到了这种文明,纷纷说,铜川,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