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颖朱玲)致力于公益的心理咨询师、用脚成就自己人生的无臂残疾人、不服输的孤独症患儿的母亲、争取社会关注特殊群体的罕见病患者……本报联合纯山教育基金会推出我市首份“真人图书馆”目录,每一个个体身份的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精彩如一本书。
你愿意去“借阅”这样一本经历丰富的“真人书”吗?你愿意将你身边富有故事的人物推荐进入“真人图书馆”书目吗?
源于西方的“真人图书馆”,就是把不同经历的人邀请到一起,以一种面对面沟通的形式来完成“图书”的阅读。本报“寻找书香社区活动”持续进行中,在积极推广社区阅读活动的同时,本报联合纯山教育基金会推出“真人图书馆”系列公益活动。此次邀请西安本地10位有丰富人生经历的人成为“真人图书”,推出首份“真人图书馆”目录。
据了解,10位“真人书”均来自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经历和背景,他们不仅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故事,而且无一例外都热心公益,愿意与人交流思想、分享观点。他们包括:
张涛,一位孤独症患儿的母亲。2002年创办西安市碑林区拉拉手特殊教育中心。曾获“陕西十大母亲”、“西安年度教育人物”、“陕西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廖瑾,专职公益人。曾经在多家公益组织工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自然之友、绿色和平等环保组织担任志愿者,2007年加入陕西纯山教育基金会,致力于大学生资助和公益促进项目。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朱瀛政,25岁的血友病患者,组织成立陕西四叶草爱心组织,为全国的血友病患者搭起了交流平台,共同呼吁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关注,争取医疗政策的倾斜。
姚伟,公务员。6岁时因电击事故失去双上肢,努力用脚生活学习,大学毕业进入市残联,现任西安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科长。他组织编撰并担任责任编辑出版了22万字的《穿越生命的冰河》和20万字的《感恩生命》两部残疾人励志图书。
梁健,儿童读书公益组织“天乐阅”创始人,从引导女儿读绘本到带领无数家庭进行亲子阅读,拥有一大批的妈妈粉丝。
常玲,一个孤独症孩子的妈妈,创办千千爱特殊教育培训中心。
张昕,陕西环保领域里的新青年,致力于陕西本土环境教育和生态保护。
老兵,电台记者、主持人、志愿者,先后参与“乡村图书馆”、“鞋盒礼物”、“贫困大学生资助”项目的志愿服务,近年来多次应邀参与地区性、全国性的公益论坛、活动。
董震德,公益人。主要专注于青年人的成长和民间的国际文化交流;同时个人也长期参与国内的志愿服务活动,并4次参与海外的志愿服务工作。
刘燚,因车祸截瘫的西安女孩,在2012年和父母一起完成了一趟28个国家的旅行,并靠着仅有的能动的一个小拇指,在电脑上敲出了这次旅行的游记,并集结成书,取名《一切都没那么糟》。
6月份,“寻找书香社区”活动将组织“真人图书”走进社区街办,开展“真人图书馆”借阅活动。如果您有兴趣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请关注“西安日报
家在社区”微信号,留意活动信息,报名“借阅”。同时,我们也欢迎您积极推荐身边的“真人书”,充实“真人图书馆”馆藏,让有故事的人,以有温度的方式与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2015年5月30日《西安日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