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3平方公里的碑林区,坐落着17所高校,131家科研机构,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6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辖区科研院所林立,科技人才济济,科研成果累累。为了借助得天独厚的资源,加快老城区的转型优化升级步伐,2013年碑林区与西安市科技局联合驻区10所高校,共同启动了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建设。此举也成为碑林区委、区政府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产业带按照“市区联动、校(院所)地共建、政策特惠、转型发展”的原则,推动发展方式从“资金投入”向“智慧产出”转变,建设产城融合型、统筹资源型、智力密集型园区。目前已被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获批西安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并成为西安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一带一城”框架的核心内容,着力打造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信息化公共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国际化服务“五大平台”,突出文化创意和服务外包、现代设计、节能环保工程、地球空间信息、民生科技服务、工程咨询和培训等“六大产业”。
环大学创新产业带致力于打造创新创业的碑林新模式,给众多创业者提供展示创业计划、对接创业资源、成就创业梦想的新舞台,以科技服务业带动文化、旅游、商贸等区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打造具有创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
打造10个创新创业特别社区
环大学创新产业带联合驻区高校、院所或其他驻地单位新建或利用现有物理空间,设立具有“特殊管理体制、特别政策支撑、特有功能体系”的“创新创业特别社区”,集创业管家服务、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专业技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及配套设施等为一体,营造产业生态圈,为各类人才创业提供无障碍服务。
目前,产业带已经建成两个特别社区。其中,西部电力国际商务中心创新创业特别社区涵盖产品展示大厅、大学生创业苗圃等6个功能板块,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授予“中国旅游商品研发基地”,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的“面向文化创意的3D打印一体化平台”已在科技部立项,为科技人才创业企业、大学生创业企业(工作室)提供一站式服务;于2015年5月中旬正式开园的西安工程大学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园,主要以纺织服装和艺术设计为特色,内设各类工作坊和实验室,搭建造型艺术平台、专业设计平台、产品研发和项目孵化平台、商业展示平台四大平台,形成创意文化产业的核心辐射区,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孵化、经济服务和文化传播的功能。
除此之外,环大学创新产业带正在加快筹建西工大工业设计创新基地等3个创新创业特别社区,计划利用3年时间,建成10个创新创业社区,物理空间达到50万平方米。建立创新创业特别社区空间一体化服务体系,突出各社区的产业特色,统一社区认定标准和服务标准,实现连锁加盟式的空间整合,以创业带动就业。
掀起创新创业热潮
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建设启动以来,受到了中、省、市各级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
2015年,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借鉴“斯坦福大学+硅谷”模式,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的统筹校地资源的新路径,兴办“没有围墙”的科技园区,形成“大学创新—科技创业—新兴产业—产城融合”的创新发展新格局。
打造大学生“创业乐土”。为扶持大学生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产业带特设“大学生创业苗圃”,为大学生初创企业提供免费拎包入驻的“苗位”,提供工商、税务、法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管家服务”。建立拥有百名创业导师的“导师智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项目辅导、项目对接及投融资咨询等多维“智力支持”。定期举办14期“助业大讲堂”,免费为近1000名创业者进行政策服务的讲解。在此基础上,产业带还将与我市重点高校共同筹建“青年人才创业联盟”,共建创业孵化基地,建立高校预孵化、产业带深度孵化两级孵化体系,搭建完善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打造创业带动就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筑起科研人员“创新沃土”。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支持高端人才、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及拥有知识产权的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免费提供办公空间,积极帮助申报国家人才专项资金,解决生活及子女上学等问题,开辟服务的绿色通道,吸引人才落户碑林;加大协同创新力度,与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积极协调高校院所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科学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共同打造检测检验平台,为公众提供个性化的科技服务;搭建跨区域成果转化平台,开展“科技助力一带一路
商会民企环大学行”活动,实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联合五所省属高校共同筹备建立“陕西省大学科技园”,建设省市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创业孵化、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推动国家最新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落实,调动广大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营造创客一族“众创热土”。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同指尖新空间、闪电孵化器等知名众创机构加强合作,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承办“西安市2015年科技活动周”,围绕“创新创业
科技惠民”主题,联合众创机构及创新企业,举办众创空间展示、创客互动交流、原创设计平台发布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科技宣传活动,通过组织百场科技创新主题活动,募集千名创新创业合伙人,吸引万名大学生参与,影响西安百万市民,在全市掀起“万众创业
大众创新”浪潮。产业带大力支持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小微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创业生态圈。同时,建立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科技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产品和服务。
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将建立西安创新设计中心,筹备成立西安设计联合会,发展高校科技产业集中孵化基地、中国原创设计基地和互联网创业基地,打造良好创业创新生态环境,培育创客文化,让创业创新蔚然成风。
推动公共服务及平台体系升级完善
“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显著的孵化成果离不开完善的创业孵化平台。产业带建设,将以西安创新设计中心建设为核心,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提供“空间+平台+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推进载体建设模式创新、产业组织模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线上线下结合”的企业孵化模式,实体入驻和虚拟入驻相结合,实现从创业团队到成熟企业、科技成果和创意设计到成熟产品和服务的转化。
“互联网+服务”——打造企业融合服务平台。以企业需求为核心建立融合服务平台,采用云服务的方式聚合政府服务资源、社会中介机构服务资源和商业化服务资源,集成企业从创立、孵化、发展到成熟生命周期各阶段所需的各类服务,形成“整合资源、集成服务、提供平台、营造生态”的差异化服务体系。发挥平台的融合能力,为产业带的公共技术平台、社会中介机构服务平台、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等运营型平台提供基础信息服务支撑,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互联网平台支撑。
“无障碍服务”——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建立一站式创业服务中心,设立产业带创业服务大厅,汇集中介服务机构集中办公,融合政务服务、中介机构服务和市场类服务300项以上,打造“无障碍创业”环境。建立金融服务平台,成立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创业投资基金,推进科技金融试点及文化金融试点业务,逐步形成涵盖信贷、创投、保险等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建立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推广应用;建立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引进高端人才、海归人才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建立国际化服务平台,促进产品外销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通过各种线下平台的建立,与线上企业融合平台共同运营,实现分布式园区的管理统一和服务统一。
“科技引领创新创业”——建设科技服务业聚集区。瞄准创业孵化、技术服务、电子商务、文化科技融合四大科技服务业态,加强与专业园区、孵化器运营机构、投融资机构的合作,加大对行业标杆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强化招商渠道建设,加大营销推介力度,提供项目签约后的全方位服务。围绕产业发展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积极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小微企业,促进科技服务业与文化产业、健康服务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新兴产业与该区传统优势产业融合发展。
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将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紧扣科技创业主线,深化校(院、所)合作,加快建设创新创业社区载体,完善创业孵化体系、投资服务体系,加快把科技人才及其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技企业,以引进领军科技创业人才(团队)和行业标杆企业为突破口,聚集成果、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培育骨干型科技服务小巨人企业,打造具有创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为老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李梦姗(2015年5月25日《西安日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