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黄外套、手拿小红旗,在西安十字路口可以见到这样一群热情的文明引导员,他们不畏寒暑发挥余热,促进和见证了西安文明程度的提高。
“那边就是湘子庙门街,您顺着这条路走进去里面有很多餐馆。”昨日下午,碑林区公共文明引导员王君正在给游客指路。她说:“我的工作很有意义,能让我发挥余热,每一个人文明了,整个城市就文明了。”
王君是碑林区南院门引导员中队的一员,从2012年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开始,不管刮风下雨,上下班早高峰7时30分至10时、晚高峰4时30分至7时,在南门里,你准能看到穿着工作服、手里拿着小红旗的王君和她的同事们。他们不仅要做好引导行人文明过马路的工作,还经常会热心地给人指路、帮助保洁员打扫周边的环境卫生等。
王君告诉记者,他们平常会有六七个人在南门里引导,都是自发自愿做这份工作的。王君说,刚开始,她觉得西安创文是件大事,但跟自己没多大关系。通过两年多的文明引导员的志愿工作,她才慢慢发现,原来创文就是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王君说:“文明的牌子拿到手了,我们的压力更大了,责任也更重了,同时也是促进我们工作的一个动力。我会一直在志愿者的岗位上,只要需要,我就会坚守在这里。”
记者 吕华(2015年3月5日《西安晚报》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