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区域转型升级
发展量增质更优
面对经济新常态,碑林区正确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引领,进一步加快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向多元化驱动转型的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坚持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投资结构并举,一手抓存量提升,一手抓增量优化。
扭住三项重点工作,加快区域转型。坚持产业引领,项目带动,推进环大学创新产业带、长安路中央商务区、东关地区综合改造三项重点工作取得关键性突破,加快推进校地合作项目,提供“空间+平台+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大力引进符合商务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导向的优质项目,加快智慧商务区和特色街区建设,加大项目包装策划和招商引资力度,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优化三大主导产业,推动创新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加快商贸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科技研发业优化升级,保持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鼓励商贸企业搭建或加入电子商务平台,创新发展个性化、体验式、服务型消费模式和业态,激发消费活力。积极开展主题营销活动,推进商业项目运营。坚持“以文兴旅、以旅促文”,积极推动皇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扶持文化博览、演艺娱乐、民俗餐饮等产品开发,发展文化旅游体验经济,促进文化产业增加值和旅游业总收入稳步增长。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统筹整合项目资金政策等资源,完善科技经费投入方式,创新科技金融,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强化与驻地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人才创业合作,鼓励高校开展科研人员激励机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认真落实《碑林区加快培育科技企业小巨人三年行动方案》,培育、发展小巨人企业30家。
提升三大经济形态,引导集聚发展。大力提升楼宇经济、街区经济、园区经济三大经济形态,引导服务业集聚发展。全面摸排建成楼宇闲置、在建楼宇招商、待建楼宇推介等情况,依托楼宇商会和企业互助平台,调动楼宇业主、管理方积极参与招商,吸引符合碑林区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入住;做好新一轮市级特色商业街区及商圈的申报命名工作,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力度,提升街区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街区知名度和吸引力;继续实施碑林科技产业园二次创业,全力打造文化科技型园区。加强陕西动漫产业平台建设,大力扶持原创动画、数字影视作品等创意产品,扩大动漫、服务外包等优势产业规模。
当前,碑林区既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更要加快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积极发展三大主导产业,不断做强三大经济形态,在转型优化升级中实现提质增效。
优化区域 “软环境”
建管并重谋长远
发展是硬道理,环境是硬条件。“软环境”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之穴”。
碑林区地处西安市中心城区,属于城市经济发展活跃地区,教育科技事业繁荣,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辖区市民与机关工作人员文明程度较高,对区域“软环境”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以“软环境”评价为驱动,提升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竞争力。碑林区牢固树立“环境立区”思想,抓服务、抓管理、抓环境,挖掘和发挥更多的比较优势,赢得谋求区域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从政策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诚信环境、生活环境、产业环境、创业环境、人力资源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全区开展“软环境满意度评价”工作,制定实施方案,严把指标体系、样本抽取、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关键环节,促进各部门在服务大众、规范管理、提升效能、改进作风等方面取得实效。总体来看,碑林区“软环境”公众满意度较高,在加快“优化、升级、转型”步伐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有效增强区域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城市管理工作重点,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强化日常巡查,开展联合执法,提升案件处置率。加大市容环卫保洁力度,试点保洁市场化运作,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坚持治污减霾源头防治和过程严管,强化工地及道路扬尘、燃煤污染和机动车尾气等综合治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80天以上。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新增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扎实开展交通拥堵点及片区综合治理,打通、修建5条断头路、规划路,改造提升5条背街小巷,新增公共停车位670个。
以完善城市功能为目标,积极推进城市设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实现城市设计全覆盖。加强“十三五”规划编制研究,探索实践“多规合一”,增强规划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研究出台《智慧碑林建设指导意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棚改在建项目建设,启动其他棚改项目房屋征收、手续办理和策划推介等工作,全面加强城市综合改造步伐,加快东大街综合改造在建项目建设和招商进度。加强宣传推介,策划主题营销,努力提升人气商气,推动东大街综合改造工作重心由建设向管理转移。
碑林区政府把加强“软环境”建设放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统筹部署,立足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种和现实状况客观准确地做出战略定位、长期规划、阶段性安排和制度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举全区之力,上下协作联动,使区域“软环境”建设渐进深入、完善提升、久久为功、必有成效,创造出超越其他地区的“软环境”,进而打造出加快区域发展的新优势和强劲动力。
多措并举惠及民生
百姓实事得解决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碑林区锲而不舍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为了让辖区广大群众更多地分享发展成果。碑林区把惠民实事作为年度最重要的督查专项,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推进重要惠民实事项目全面落实。
在社会就业创业方面,碑林区充分发挥区、街、社区三级人力资源平台作用,扎实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推行高校毕业生就业赴外推介和就业服务外包新模式,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在社会保障工作方面,进一步理顺社会保险管理体制,推进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以低收入群众为重点,统筹各类救助资源,强化“救急难”工作实效,逐步实现政府各部门高效联动,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等紧密衔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深化大学区管理制改革,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健全“骨干教师体系”。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推进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县及陕西省“双高双普”合格区县创建,高标准实施一批校园建设改造工程。
改善民生是政府永恒的使命。碑林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各项事业和实事,努力促进居民群众“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所居”。
记者 闫鑫 通讯员 李雅楠(2015年2月3日《西安晚报》2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