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然而,在长安众多的社区里,居民们的幸福感却有很多相似感,那就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便捷服务贴心顺心、人际关系和谐共进。如今,“小事不出楼院,大事不出社区,人人关心互助,家家乐业安居”已经成为了全区社区建设的真实写照。
去年年以来,长安区财政投入2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全区城区17个社区进行全面提升改造,达到了布局设置、外部标识、内部标牌、管理制度、办事流程“五统一”标准。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创建省、市级和谐示范社区给予补助,完成了韦曲街道、郭杜街道的鲁家湾村、崔家营村等5个村的撤村建居考察工作,并已通过区政府审批。同时,在结合路网板块以及方便群众的基础上,对城区17个管辖面积过大、人数过多的社区进行拆分,共拆分成45个城市社区,逐步实现全区60%的社区达到省级和谐社区标准。目前,全区已拥有创建国家级和谐示范社区1个,市级和谐示范社区22个。
完善的设施、精细的管理,是社区居民的期盼。长安区一方面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制,优化城市管理,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制定了社区服务管理实施方案,以200—300户或600—900人为一个单元格,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实施精细化管理,使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落地开花。另一方面按照公益服务、福利服务、商业服务的不同投入主体和运作主体,确定无偿、低偿、有偿的社区服务项目,逐步实现政府直接提供服务向购买服务过渡。积极拓展养老为老、日间照料、老年餐桌等福利服务,实施错时上下班、全日值班、节假日轮休等制度,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快捷的服务。
周到的服务、精干的队伍,是惠民乐民的重要抓手。长安区建设了一支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并对社区工作人员报酬待遇实行社会化足月发放,“五险一金”在全市率先办理。目前,所有社区均已成立了志愿者服务站,登记志愿者10.2万人,开展活动600余次。郭杜街道学府街和樱花路社区先后由志愿者发起成立了“四点半学校”,不但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还让小朋友们在课余时间学到了丰富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