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湖区人民检察院积极打造一线“哨卡”,切实规范监督模式,创新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机制,在公安莲湖分局环城西路派出所和枣园派出所试点设立了驻公安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将侦查监督工作由单一的事后监督方式转化为事前引导、事中介入、事后监督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督模式,将监督“哨卡”延伸到侦查活动第一线,真正做到了零距离、零空档、零阻隔,强化了对公安侦查工作的全程引导和监督,把侦查监督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构筑“三大平台”打造侦查监督特色模式
派驻检察室的建立能够直接对接一线侦查工作的实际、实况,有助于产生直面实际、解决问题的“诊所效应”。在工作中,莲湖检察院围绕职能积极构筑引导、规范、督查三大监督平台,打造“实际、实用、实效”的侦查监督特色模式。
引导机制平台突出“早”和“准”。引导侦查是驻所干警的“看家工作”,莲湖检察院充分利用深入现场,靠前引导的便利,突出早、准两字,更早介入,准定导向。根据同公安机关会签的《关于提前介入侦查活动的工作办法》有关规定,驻所干警对命案等重大复杂案件应当及时介入,通过参与现场勘查、参加案件讨论等方式,提出取证意见和建议,引导侦查人员依法全面收集、固定、保全证据,将重大、疑难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引入“快车道”。
2013年12月,枣园所在查办全国首例网络支付宝团伙盗窃案时,驻所检察官同步介入该案的侦查工作。此案属于最新型网络新生案件,驻所干警多次组织办案民警、阿里巴巴公司技术人员召开座谈会,对该案的侦查方向、调查取证重点等问题进行交流并达成共识,制定了详细的侦查方案,有效引导了侦查活动,使该案在报捕前证据链条完整,犯罪事实清楚,五名犯罪嫌疑人均被依法快捕、快诉。
规范机制平台突出“细”和“严”。随着派驻检察室工作的开展,驻所干警发现派出所在一些案件侦查中存在“重实体、轻程序”、执法观念滞后等问题。此类问题虽“小”,但对办案结果影响较大。派驻检察室遂将促进派出所执法规范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驻所干警通过口头建议、发送《纠正违法通知书》的形式提醒派出所注意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两个检察室共向派出所提出纠正违法建议15条,派出所均迅速予以纠正。通过有效监督,促进了派出所执法进一步规范化。
督查机制平台突出“贴”和“实”。贴,就是要贴紧公安办案实际,做到同步监督。实,就是发现问题一追到底,绝不敷衍姑息。根据双方会签的规范性文件,公安机关授权驻所干警能够随时浏览公安机关办案系统。派驻检察室成立之初,首先查阅派出所办理案件基础台账,查阅受、办案件材料和110指挥中心的接警记录等,动态掌握派出所办理案件的情况,发现两个派出所都存在一些积案。于是,驻所干警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督促公安机关清理积案的专项工作,重点是对公安机关已经立案侦查的刑事案件迟迟未结案及逃犯暂未到案的积案进行全面、彻底清理。驻所干警通过召开座谈会、发送《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书》等手段,督促公安机关加快办案进度,及时依法处理。
突出“三个功能”参与创新社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派驻检察室通过多种形式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创新社会治理,突出“三个功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认真做好接待来访,突出法律咨询服务功能。派驻检察室克服人员困难,保证每周二全天接待,不让群众吃闭门羹,并将驻所干警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公开张贴,保证群众能随时联系。两个派驻检察室设立以来,共接待群众来访三十余人次。
二是释法说理,耐心说服,突出矛盾排查化解功能。对于那些无正当理由、行为固执乃至偏激、久访不息的来访人,驻所干警便从政策、法律的层面,耐心细致地对当事人进行说服、劝导,努力让其放弃无理诉求,达到息访息诉的目的。如一来访人员因派出所办理一起轻伤害案件民事赔偿未达自己目的,多次到派出所缠访、闹访,驻所干警介入后,通过一个多月细心的劝导和耐心的说服,让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诉求没有法律依据,从而彻底打消了她继续上访的念头,达到了息访息诉的目的。
三是广泛宣传检察职能,突出法治宣传教育功能。派驻检察室结合“两率一度”、“三官一律进社区”活动,积极与辖区派出所、社区、学校开展集中宣传活动。至今已开展法治宣传6次,悬挂宣传横幅2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上千份。
派驻检察室挂牌运行以来,共参与监督案件24件,接待群众35人次,化解矛盾纠纷6起,完善了制度,积累了经验,为全面开展此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