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门里西侧的东仓如今是一片居民住宅区,紧邻城墙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使得这里清幽静谧。但在古代,这一片其实是粮仓,专门为官员们提供俸禄,而东仓的本名也与此有关,称为敬禄仓。
关于敬禄仓究竟形成于何时,《西安府图》中给出了一个模糊的答案,在这幅绘于清光绪年间的图中,已经明确地标出了“敬禄仓”,据此推断东仓门一带粮仓形成很可能在清代。敬禄仓与永丰仓在位置上相对,也因此被市民通俗地称为“东仓”和“西仓”。
史料中记载,敬禄仓位于陕西布政司东南部,是清西安府的正仓,当时设置正仓主要从地段、规模等方面进行考量,正仓大多位于城中心,并且在粮仓中规模最大,敬禄仓正好符合这些条件。而在古代,每座粮仓设立的主要作用也并不相同,敬禄仓的职责就是为官员们提供俸禄,当时官员们所领俸禄包括钱、粮、油等,都由敬禄仓供给。敬禄仓在1957年的西安地图上已经消失,但如今被人们熟知的东仓门,却因为临近东仓而得名,而当年敬禄仓所在的小巷,也被命名为东仓巷并沿用至今。
但比起作为粮仓的过去,东仓作为军械库的历史却更为人所道,不少在此居住多年的老住户都表示在东仓门街的北口曾有过一个军械库,也就是清朝末期的军装总局。当时的军装总局储备有大量的枪支弹药,陕西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也在这里打响。不过据专家介绍,比起东仓门,军装总局的位置稍微靠北,二者并不是一个地方,只是距离较近。(2014年10月9日《西安日报》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