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莲湖区北院门街道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和“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部署,坚持开门搞活动,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出亮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作风转变成效落实到“末梢神经”,努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当“四员”抓“五学” 结合区域特色专题学
北院门街道班子坚持以身作则,党工委书记带头当好活动的指挥员、战斗员、宣传员、监督员,把自己摆进去、把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通过集中封闭学、突出重点学、效果倒逼学、带着问题学、专题辅导学,使党员干部始终坚定“向中央基准看齐”的意识,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新标尺。除参加区上组织的封闭式培训外,还利用周末、晚上等时间开展全体干部集体学习和中心组学习28次。同时,列出了13个专题讨论课题,将民族团结、历史街区精细化管理、信访维稳等内容作为区域特色专题,班子成员逐一发言谈感受、谈认识,每人撰写笔记不少于4万字、体会不少于15篇,并举办了“书记讲党课”活动,使党员干部进一步受教育。
突出“广、深、实” 聚焦“四风”不松劲
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北院门街道始终坚持三个突出:突出群众参与的广度,突出剖析自摆的深度,突出谈心谈话的实度。党政一把手带头扑下身子,广泛征求两代表一委员、社区群众、驻地单位负责人、回坊知名人士的意见建议,特别是结合街情实际向省市民委、城管部门请教,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把脉。共召开座谈会60次,走访群众350余户、驻地单位50家和所有项目工地,发放调查表700份。班子成员围绕理论学习科目,逐条反复对照“四风”问题具体表现,紧密联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刻剖析、深挖根源,触及灵魂深处,将自己的“像”画准画实。主要领导与科级以上干部、分管领导与分管科室干部进行了坦诚交流,谈清意见、谈透问题、谈通思想。通过上级指、群众提、自己找、相互点、集体议,街道班子共征求意见建议91条,查摆 “四风”问题22条,梳理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69条,并列出了负面问题清单,明确了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禁令规定,健全完善考勤、会议、值班、车辆和财务管理制度,领导干部带头实行指纹打卡考勤、执行去向告知规定,每天早中晚三次检查干部在岗情况和工作状态,确保干部队伍风清气正 “五百惠民”解难题 服务群众“零距离”
围绕“党员干部进社区、志愿服务解难题”活动,北院门街道组织党员干部进社区报到、签承诺认岗、“零距离”履责,形成了白秀兰360群众工作法、项目化模式解难题等便民服务长效机制。街道以“五百惠民(进百家门、问百家事、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转作风,建设繁荣和谐中心街区”为载体,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努力实现两不误、两促进。将教育实践活动与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相结合,已整改落实具体问题39件,督促解决了夏家十字小区群众健身场所建设遗留问题,疏通了西城坊、土车巷下水管道,完成了东梆子市街小区10栋楼594户水表改造和光明巷500千伏安变压器增容,解决了社会路小区4栋楼113户居民供水问题。与推进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和重点工作相结合,加强零散税社会化代征和特色街区建设,顺利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双过半”,保障了马来西亚清真食品节等活动成功举办,促进了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探索建立“街办+城管+商会+社区”历史街区城市管理新模式,开展联合整治15次,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道”。学习巷社区举办百家宴活动,对30户“好家风”家庭进行表彰,参与群众达1000余人,传递了舌尖上的邻里情。与提升历史街区服务管理水平相结合,依托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举办了2期维语培训班和3次维族群众代表座谈会,协调工商等部门帮助外来商户完善证照手续,办理健康证1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