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西安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结合高陵县实际情况,制定了《高陵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在高陵县全面实施,高陵县的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到了全面提升。
一、健全县乡村中医药服务网络
1.在县中医医院设立基层指导科,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将中医医院定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并在中医医院五楼多功能会议室接入全国中医药适宜技术网络,并具有远程会诊和远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等功能。县级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占基层全科医师的比例超过10%,医院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占基层中医类别医师的比例超过40%,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11个为中医方面,占总人数的30%。
2.在符合条件的7所乡镇卫生院按照要求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适宜中医诊疗设备,能够运用中药饮片等6种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3.全县85个村卫生室配备中医类人员,可以提供中医药服务。制定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方案,分次分批定期对村卫生室和卫生院人员进行适宜技术培训,提升村卫生室中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开展情况
一是健全机构,合理分工。在分别在县中医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成立基层指导科和基层保健科,指定专人,分别负责全县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业务管理、技术指导、督导培训等工作。在乡镇卫生院由公共卫生科老年人保健组和儿童保健组承担辖区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工作,依托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与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结合,提供老年人体制辨识和儿童中医调养服务。在村卫生室由乡医负责政策宣传、人员组织、结果反馈等具体工作。初步建立起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强培训,明确要求。2013年11月6日和7日,举办了“高陵县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培训班”,安排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3名师资对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和技术规范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传授了工作技巧和方法,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负责人、专干、医师约360余人参加,培训后统一考试。
三是印制资料,加大宣教。国家中管局印发《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后,立即组织翻印了500册,发给县乡村三级中医药健康服务人员,确保人手1册,作为工具书常备案头、常翻常新。与健康教育服务项目结合,设置具体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的宣传栏6期,印制健康教育手册2种5000余册,举办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7次,开展了针对老年人和儿童家长的个体化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教活动,扩大了群众对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知晓率,逐步提高了参与率。
四是开展督导,掌握进展。组织县中医医院、妇保院专家对各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情况督导检查,了解工作进展,发现存在问题。各乡镇卫生院均按照要求开展了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保健指导,对相应年龄段的儿童家长提供了中医药健康指导。截止2013年12月31日,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23184人,接受中医体质辨识服务9452人,目标人群覆盖率40.77%;0-36个月儿童10182人,接受中医调养服务2965人,目标人群覆盖率29.12%。
中医适宜技术不断推广,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得以发挥,提高了基层医疗单位医师的中医药服务能力。积极为前来就诊的群众提供适宜的“针灸、拔火罐、推拿、刮痧、熏洗”等中医药服务,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简、便、廉、验、效”的优势,着力推进中医药特色服务普及化、看病成本低廉化,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