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高陵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暨创建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启动会在政府二楼会议室召开,县政府分管领导,县卫生局等相关部门及10个街镇(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计40余人参加。
会上,县卫生局副局长张耀通报了全县手足口病情情况并安排相关防控工作;县卫生局局长曹正乐宣读《高陵县创建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实施方案》并代表各镇街、各相关部门与县政府签订了《创建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县目标责任书》。
副县长王小玲对两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关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王小玲强调要从加强病情监测、加强医疗救治、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卫生整治、加强协调配合等五个方面,全力以赴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确保广大儿童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示范县创建工作,王小玲要求,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认真履职、突出重点,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集中精力扎实开展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创建工作,着力减少慢性病发生,降低慢性病危害,确保顺利通过验收同时,全面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医学知识链接(百度)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发病初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发烧情况可能持续4至5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他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他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普通病例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愈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是一类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研究证实,慢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因素等有关。慢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自愈和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郭毅教授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肥胖、超重是导致脑血管病、冠心病、高血压等人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一个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