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城区教育局党委充分发挥区少年宫和四个区域教育共同体艺术教育平台作用,不断发现、培养艺术人才,精心打造教育文化品牌,努力提升教育文化理念,深刻挖掘教育文化内涵,促进新城区中小幼共建共强工作机制不断拓展和延伸。
发现人才 夯实发展基础
新城区既是教育大区,也是艺术教育发展成果较为突出的区县之一。近两年来,区教育局党委十分重视发现和使用艺术人才。区教育局党委书记王纲说,充分发挥中小幼共建共强工作平台,整合四个区域教育共同体艺术人才资源,实现新城教育文化艺术品牌整体提升,全面推进新城教育高品质均衡发展。这赋予了新城区艺术教育更艰巨的任务,也使新城教育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借助共建共强艺术教育的辐射作用,通过才艺展示、基层调研、建立联席制度等多种方式,发现艺术人才,建立了教师艺术人才库和学生艺术人才库,对区域艺术特长骨干教师、学生进行艺术专题培训。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区域内艺术教育活动,推动了全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同时,促进区域学校相互交流,将共建共强工作机制贯穿到艺术教育环节,扩大了新城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共建共强的文化艺术内涵得到更好延伸。
培育骨干 搭建展示平台
局党委注重学生艺术教育,着力提升青少年整体素质,成立了教育系统艺术教育“三团一室”,即: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艺术团、以职业中专师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艺术团、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的“金孔雀”艺术团、以专业舞蹈教师为主体的舞蹈工作室,聚集了区内500多名师生,参加才艺展示和校园文化展演40余次,走进中小学艺术展示50多场,在省市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新城区艺术教育的活力拓展了共建共强工作机制的文化内涵。
共建共强工作实施两年来,局党委统筹四个区域教育共同体优势教育资源,发挥教师、学生的主体优势,以区少年宫为纽带,以教师艺术团、职业教育艺术团、“金孔雀”艺术团和舞蹈工作室为平台,构建新城教育文化品牌发展框架。在此框架下,引领学校形成特色品牌,点面结合,资源共享,整合教育优势,培养艺术骨干人才,精心打造富有区域特色、时代风采的文化品牌。
提升品位 打造文化品牌
新城区教育局党委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的理念,凸显特色发展,即:一校一策、一校一品、一校一景。各区域教育共同体和成员学校充分挖掘优势资源,积淀形成了自身亮点。后宰门区域89中学的德语教学和对外交流、育英小学的学生合唱团、实验幼儿园的现代化园文化建设;康乐路区域西光中学的艺术沙龙、黄河中学的校园文化长廊、昆仑小学的非遗制作、东方小学的经典阅读、华山幼儿园的园所文化、大明宫区域38中学的青少年足球教育、大明宫中学的体育传统项目、自弘中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朝阳门区域39中学的京剧传统文化等各具特色,这些艺术建设提升了新城教育品位,彰显了办学特色,展示了素质教育成果。
文化艺术教育带来的品牌效应极大地带动了优质学校群的发展壮大。区域内发展中学校凭借师生的艺术特长,形成了自身优势特色,从而实现新城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许多家长在观看了新城区教师艺术团和“金孔雀”艺术团的表演后说:“新城区非常重视艺术教育,从抓教师的艺术修养这个根本出发,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这种做法很值得赞赏”。全面推进新城教育高品质均衡发展,实现优质教育与均衡教育的有机统一是新城教育人的奋斗目标。在基础教育领域,新城区创新基础教育模式,深入实施中小幼共建共强工作机制,推行区域教育共同体内9年义务教育免试对口入学和12年基础教育贯通培养,建立和完善了幼儿园成长记录卡、小学素质教育报告单、中学素质评价手册,健全教育评价体系,完善人才培养链,实现中小幼不同学段学生素质教育的连续性,回归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本质。中小幼共建共强工作机制契合国家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方向,顺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公平教育的强烈期盼,文化艺术教育使其内涵提升,使共建共强工作更具有生命力、吸引力和号召力。相信不久的将来,艺术品牌会成为展示新城教育共建共强工作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