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县土肥站1月12日对全县农田墒情监测结果,0-20厘米土壤含水量:塬区62.6%,灌区67.4%,下湿地68.8%;20-50厘米土壤含水量:塬区67.5%,灌区73.1%,下湿地75.4%。墒情数据显示,全县土壤含水量表墒稍欠,部分河滩砂土地和旱地墒情不足。为了确保越冬作物健壮生长和安全越冬,提出以下抗旱灌溉技术措施。
1.对于已经冬灌的小麦、油菜田块以及果园,待土壤合墒时,要及时进行划锄,破除板结,疏松土壤,提温保墒,清除杂草。
2.有灌溉条件的小麦、油菜田块以及果园,要结合土壤墒情、苗情确定灌溉。对于墒情较差,分蘖节处于干土层,次生根长不出来或很短,出现点片黄苗或死苗的麦、油田块,要抓紧灌好“保苗水”,为麦、油返青打好基础;没有进行冬灌的猕猴桃等果园,要抓紧灌好“防冻水”,防止干旱、寒冷引起“抽条”。灌溉时避开寒潮,浇水时间选择在晴天中午气温较高时;避免大水漫灌造成地表结冰,可采用长畦改短畦或用“小白龙”移动灌溉,以提高灌溉效率,减少灌水量。对于因旱受冻黄苗、脱肥麦田及弱苗田块,还应结合灌水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秸秆还田地块结合苗情可适当增加氮肥用量,以利于盘根增蘖,促苗尽快转化升级。
3.没有灌溉条件的麦、油田块和果园,采取碾压提墒、耙耱保墒,压碎坷垃,沉实土壤,弥封裂缝,减少水分蒸发,以及利用秸秆或有机肥覆盖等措施抗旱保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