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如何谋划2014莲湖的转型发展之路?如何将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落到实处?1月3日,莲湖区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提出,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把全面深化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历史机遇,围绕建设“实力莲湖、品质莲湖、幸福莲湖”奋斗目标,深入实施“三五七”经济发展战略,以改革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不断开创全面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新局面。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提升转型发展质量。莲湖区将结合区域实际,梳理明晰改革优先顺序、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抓好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着眼于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大力推行财税体制改革。着眼于行政体制改革,大力推进行政机构改革、简政放权和绩效管理,做好省市下放事权的承接工作,努力营造优良的政务环境。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原则,科学研究区、街道、板块的管理事权,把涉及相关事权充分下放街道和社区,确保存在问题看得见、有人管,及时解决、处理到位。着眼于建设文化强区,整合丝绸之路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武术文化等文化资源,努力把莲湖建设成为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生活丰富的文化强区。着眼于创新社会治理,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公共物品的供给,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循环、低碳理念推广,让全区人民共享优良的生态环境。
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区建设,打造“一心四区”发展格局。莲湖区将充分发挥历史人文、产业发展和项目承载等方面的优势,打造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上的商旅中心,以及文化交流品牌区、商务商贸活力区、旅游发展特色区、金融服务创新区为内容的“一心四区”发展格局,创建和丰富莲湖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区的承载功能。加快大唐西市丝绸之路风情街二期项目建设,打造国际文物古玩、书画、文物鉴定拍卖交易中心和文化艺术展览交流中心;加快开远门遗址丝绸之路起点广场(南北区)项目建设,吸引沿线城市的企业和各类机构设立总部;加快国际清真产品(食品)展示交易认证中心、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项目建设,加大与沿线城市互访互动,推动商贸文化交流;加快劳动路丝绸之路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集中展示沿线城市文化艺术、特色商品、特色餐饮、特色演艺、特色建筑;加快西安国际商贸基地项目建设,加强与国际可再生能源民间合作组织的合作,与沿线国家、地区合作共建有色金属和能源期货交易中心、工业品采购基地和展示研发中心。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推进产业转型发展。莲湖将继续在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街区经济发展中寻求新的突破,提高服务业产业层次;稳步推进九大服务业组团建设,改造提升传统餐饮、商贸、酒店配套设施和经营环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信息服务、会展服务、健康产业、学习产业、中介服务等一批新兴服务业,不断提升服务业竞争力。
加快城市功能转型,坚持走集约高效的新型城市发展道路。莲湖区在重点板块综合改造中,将建设以创新城区、低碳城区、智慧城区和人文城区为核心的新城市发展区。大兴新区综合改造将以建设省级低碳试点区和省级服务业试点区为契机,加快二、三板块和拓展区的搬迁、项目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改善区域环境品质。土门地区综合改造以建设国际商务区、中央活力区为目标,坚持规划引领、板块突破、项目带动、产业升级,加快团结南路道路拓宽综合改造一期等3个重点项目建设,策划建设金融信息港项目,提升区域金融综合服务能力。
优化城市建设管理格局,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莲湖区坚持高起点规划,用国际化标准和理念,全方位规划建设城市,建立板块式、组团式发展格局,缓解“城市病”带来的各类问题。坚持精品化建设,打造立体化城市交通和城市景观体系,彰显城市特色;注重建设管理的便民化、人性化,减少城市建设对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坚持精细化管理,把网格化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基础,继续完善标准化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努力形成城市管理的行业新标准。
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继续推进“1+2”社区警务管理、“三官一律”进社区、进重点项目、“三调联动”大调解机制,努力实现公共管理服务全覆盖;着力推进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平安莲湖建设,围绕提升“两率一度”,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和黑恶势力;不断加强社区建设,努力实现社区服务管理全覆盖。
着力改善民生,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整合“四大中心”和“一厅三中心”公共服务资源,推动各类信息资源服务的应用;形成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双高双普”和省级教育强区创建步伐,稳步推进“大学区”改革,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扩大综合性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推进卫生与人口系统机构改革,探索家庭医生等新型卫生服务,缓解群众看病难题;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