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最新的农业科技和管理知识在电话采访中,提到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学习收获,长安大兆街道大兆村的宁蒋娟高兴地说,从区上农业部门组织的培训,到省市级的各种学习,今天我终于来到了中国顶级学府,圆了我的大学梦。长安区持续开展的职业农民培训、培养,让像宁蒋娟这样土生土长的农民开了眼界,长了知识。
已经是全国第十届创业之星的宁蒋娟,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是几年来上百场的职业培训,让她不断进步。持续的培养,促进了她的见识和知识的不断提高,她的农业科技产业也不断兴旺。现在,她利用学到的农业科技知识,再加上自身钻研实践,一个占地200余亩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在她的操持下,发展蒸蒸日上。
谈起自己的成长之路,宁蒋娟感慨地说,还记得第一次参加区上农广学校举办的培训班,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农民还可以这样当,我毅然放弃了老本行,走上了务农之路。就这样,她由当初租种的60亩地,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亩设施蔬菜示范园,还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宁蒋娟已经由一个普通的农民,变身为现代农业新型职业农民。
和宁蒋娟一样,在长安区多层次、高密度的培训、培养下,王莽街道清南村的李晓阳,也已成为一个既懂科学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职业农民。2008年,李晓阳成立了长安区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11年合作社申报国家鲜桃标准园创建项目,成为农业部第一批国家水果标准园创建单位;2012年合作社出产的鲜桃荣获中华名果荣誉称号。
从门外汉到果业方面的行家,这都是区上对咱农民不断提供技术培训服务的结果。李晓阳说。高中毕业后,李晓阳放弃了外出打工挣钱和进城的机会,留在家乡干起了果树种植。但是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果树的种植很难上规模。通过参加农广学校培训,购买大量的科技书籍和技术资料,认真钻研果树种植技术,慢慢积累了种植技术和经验的李晓阳,提高了自己的科技意识和眼界,如今,合作社已建成猕猴桃生产基地1400亩,王莽鲜桃生产基地1200亩和果蔬贮藏冷库22座,成为长安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