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局共开展占道经营专项取缔活动150次,清理取缔占道经营10303处次,规范门头牌匾2432户,清理野广告等城市九乱983处,签订城管+商户共建共管责任书5920份,拆除违章建筑68500平方米,劝离流浪乞讨人员150人、救助38人,规范废品收购站24家,查处人行道机动车乱停放10350辆,设置硬质隔离945个,检查了142家建筑工地,查处了567辆建筑垃圾清运车辆,办理了1578件标准化执法案件,受理市民投诉1960件,办结率达到100%雁塔区城管执法局执法监察科科长贺鹏涛说道。这一串串的数字见证了该局在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道路上奋斗拼搏的足迹。
1+5+6模式打造规范化的执法队伍
助推精细化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品牌展示形象。雁塔区城管执法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城管执法工作实际,以创建基层满意单位和星级中队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1+5+6的作风教育整治活动,打造规范化的执法队伍,提升城管执法队伍形象,助推精细化管理。1是设立工作纪律曝光台。设立了工作纪律曝光台,每天不定期进行检查,将各科室、各执法中队迟到、早退以及在工作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的人员张贴公布,进一步严肃了工作纪律,使曝光台成为监督执法队员用心工作的有力工具。5是接待群众必须做到五个一。制定《接待群众来访工作规范》,从如何登记、如何记录、如何处理等方面作了详细规范的要求,切实做到来访群众投诉的问题件件有记录、有解决、有落实。为每个办公室制作了执法队员工作桌牌,注明姓名和职务,要求接待群众必须做到五个一: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水暖心、一颗诚心接谈、一声走好相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了服务水平。6是坚持做到六个不出门。即执法队员上街执法时要做到六个不出门即不着制服不出门、车容不整洁不出门、取证设备不带不出门、法律文书不带不出门、无正式执法队员带队不出门、执法队员情绪不稳不出门,全力打造规范化的执法队伍。
2+3+7数字化指挥系统
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
今年,该局按照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需要,本着节约成本、科学设置、务实管用的原则,对该局原有的信息指挥平台进行了升级改造,建立了两级平台、三支队伍、七位一体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系统,实现了与市级平台的对接。
建立了以区执法局监督指挥中心平台为中心,各执法中队信息指挥平台为依托的两级监督指挥平台,组建了信息采集、信息指挥、问题处置等三支队伍。信息采集员用移动定制终端(城管手机)负责上传问题,监督指挥中心负责立案及派发任务,执法队员接到任务后,立即进行查处,并将处理结果上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用平台传至信息采集员,由信息采集员进行核查,整治到位的予以结案归档,从而形成了采集上传分发处理反馈核查归档七位一体的闭合式城市管理新模式,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使城市管理耳聪目明。
1+4+3层级化分类管理模式
推进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
深入推行城管执法区域层级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根据辖区的繁华程度,公共设施的承载能力和民生需要,将城市道路分为严禁区、严控区和疏导区三类管控区域,对城市道路进行量体裁衣式的精细管理,实现严禁区精细管理,严控区规范管理,疏导区便民服务,建立了1+4+3的工作机制,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
1即一个执法信息岗亭。前移执法触角,把执法信息岗亭不仅作为一个城管执法前线的指挥所,并且还作为一个宣传站和服务点,在及时有效地处置简单的违法案件的同时,宣传了城管法律知识,普及了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给市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进一步丰富了管理手段。
4就是将以前坐着车子转、透着玻璃看、隔着马路喊的传统执法模式改为徒步执法模式。在严禁区的每个管理区域配备由4人组成的徒步巡查和定点值守小组,按照七定原则(定路段、定队员、定岗位、定时间、定责任、定标准、定奖惩),实行道路承包责任制,对路段实施承包管理。在每一个值守小组中,2名执法队员在固定点位值守,2名执法队员负责在管理区域徒步巡查,使执法队员对于街道违法现象,大到违章搭建,小到一张野广告,都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查处,提高了工作效率,弥补了机动巡查整治不精细、不到位的不足,提高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3设置了三个便民市场。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将在主干道的严禁区占道经营户撤离到背街小巷的疏导区,该局在电子三路、明德门鑫泰园小区和新安医院门口设置了近100个摊位的便民市场,并制作了便民市场联系卡,注明了市场位置、经营要求和联系方式,引导占道经营者进市场经营,这样既规范了占道经营等城市乱象,为市民创造整洁有序的生活工作环境,又方便了辖区万余群众的生活,在细微之处彰显了城市管理的人性化和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