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强产业 重服务 优环境 惠民生 阎良全力打造幸福航空城

2013-12-24 09:00  兵马俑在线

项目支撑工业发展添后劲

林立的塔吊、挥舞的挖机、忙碌的工人一批批重点项目,拉开了一幅区域经济强势发展的框架。

在推进渭北工业区航空工业组团建设中,阎良区和航空基地按照区域规划一张图、开发建设一盘棋、融合发展一股劲的要求,坚持产业支撑、项目带动发展战略,着力整合资源、融合发展,以开放谋共赢,以融合求发展,积极与驻区单位合作,以航空产业为纽带,以西飞公司带动、航空基地配套、阎良区服务保障三轮驱动,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航空工业组团、中国航空城三位一体的建设步伐,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截至目前,航空工业组团入区企业已达到53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3家,引进以新舟700飞机制造为代表的整机制造和航空研发类项目58个。

通过领导包抓、考核督办、现场观摩等形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截至11月,该区今年84项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9.94亿元,占年度投资任务的101.62%;18项市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9.9亿元,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占年度投资任务的130%。与中航工业、中铁二十局等央企和大集团深化合作,发展潜力不断聚集。成功举办2013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签约总投资132亿元的23个项目,特别是与世界通航之都美国威奇托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中国航空城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

今年以来,阎良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稳中求进促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争先进位谋跨越的主基调,坚持规划引领、产业支撑、项目带动、融合发展,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成立航空城融合发展领导小组,签订融合发展协议,与驻区单位、航空基地融合发展不断深化,坚持产业支撑,强化项目带动,以更大精力、更强措施,引进、培育和发展高科技、高效益、高附加值的大企业、大项目,工业发展再添后劲;

制定副中心城市指标体系,完成《阎良区副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编制,以规划引领副中心城市建设,建管并重,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全面开展;

建立新增财力80%以上用于民生改善的刚性投入机制,从群众热切期盼的地方做起,从一件件具体事情抓起,积极实施民生工程,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坚持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加快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步伐,做美城市、做强城镇、做好社区,实现城乡机会同等、待遇平等、服务均等,做到学生上好学、就医有保障、家家乐就业、户户住好房、老人有赡养;

大力推进治污减霾工作,以国家级生态区创建为统揽,启动两河一塬综合治理,完成了石川河综合治理整体规划修编,实施城市试验示范段建设,区域环境进一步优化;

成功举办2013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签约总投资132亿元的23个项目,特别是与世界通航之都美国威奇托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中国航空城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

核心提示

科学建设城市管理重精细

阎良区按照做好规划,做强城区,做畅交通,精细管理的思路,加快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管理,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按照不亚于西安主城区的标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在全市率先制定副中心城市指标体系,完成《阎良区副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编制。将阎良城市供水纳入全市供水体系,完成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形成城区双回路供水,日供水量达到7.5万吨;城东污水处理厂建成试运行,实施城市排水管网改造;西阎二级公路安装太阳能路灯567盏;城东客运站主体完工,西阎高速通行费包年优惠等重大交通事项落实。完成文化路、大良路、五区十字等城市道路和街区改造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治理交通拥堵问题上,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提升交通管理水平为着力点,以优化交通环境为突破口,采取拉大城区道路网络、提高现有道路通行能力、加强交通违章行为管理、加大老旧交通设施改造力度、加快停车场建设步伐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缓堵保畅工作,着力消除道路拥堵点,努力营造安全、便捷、高效、文明的交通环境,让市民切身感受到出行方便带来的幸福感。

在精细化管理工作中,以为群众管理好城市,为群众服务好城市,让群众满意城市为目标,结合区情实际,建立完善机制,注重科学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城乡精细化管理工作,实现了城乡精细化管理长效化。集中力量,以解决重点路段和区域的市容保洁、机动车辆停放、占道经营、油烟污染、建筑工地管理、公共设施维护和废品收购站周边环境整治等问题为突破,带动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倾力民生惠及百姓促和谐

一个个小区宁静、温馨,一处处休闲广场劲歌曼舞,一张张脸庞洋溢着笑容中国航空城到处展现出和谐的画面。

阎良区从群众热切期盼的地方做起,从一件件具体事情抓起,建立新增财力80%以上用于民生改善的刚性投入机制,每年实施一批民生工程,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今年1-11月,财政资金用于民生改善的投入达到10.94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80.3%。前三季度,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4382元和12298元,分别增长10.3%和13.3%。

就医越来越方便了,交通越来越顺畅了,环境越来越整洁了今年该区确定的40项惠民实事全部实施,保障性住房、危房改造、养老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与高新一中、市中心医院等名校名院合作,着力引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新建、改建校舍2.3万平方米,改扩建校园食堂14个;全面完成全市下达的两联一包扶贫帮困阶段任务,启动实施区内两联一包帮扶结对工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区网格化管理、惠民殡葬改革、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等工作走在省市前列。截至11月底,全区40项惠民实事项目完成投资6.13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6.6%,涉及教育、住房保障、市政建设、公共卫生、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等方面,村庄道路硬化、甲级村卫生室、社区标准化服务体系、农村义务教育段学生蛋奶工程、定点小学校车服务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工伤、医疗保险等实现了全覆盖。

统筹兼顾城乡发展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也是小城镇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阎良区把城乡一体化作为统筹城乡工作的破冰之举,把公共服务均等化向优质化迈进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目标,按照城乡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小城镇处于城市之末、农村之首的节点作用,按照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关山、武屯两个重点示范镇,促进振兴、北屯、新兴3个镇街向主城区融合对接,着力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步伐。目前,关山省级重点示范镇面貌焕然一新。编制完成了《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 7个新型社区正在加快建设,今年,阎良区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先进区。

按照无缝对接、标准同等原则,通过主城区吸纳、小城镇带动、新社区承载、新农村提升四级传导,实现了城乡基础设施一盘棋布局、一体化建设;坚持机会同等、待遇平等、服务均等,积极促进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初步建立了以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一体化为重点,以保公平、促均等、全覆盖、优质化为特点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

始终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一把金钥匙,有效打破了城乡二元、城乡分治的壁垒,盘活了区域城乡发展一盘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阎良模式。西阎二级路休闲农业带、关中环线科教观光带、阎关路设施瓜菜产业带建设深入推进,建成现代农业园区8个,成功申报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新建日光温室等设施农业1万亩,园区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今年,阎良区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试点区。

治污减霾优化环境见实效

粼粼的河面,葱郁的大树,群群飞鸟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如诗的画卷。

阎良区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区为目标,以两河一塬(清河、石川河、荆山塬)治理为抓手,扎实推进植绿、蓄水、治污、护蓝,建设荆山绿色屏障保护、两河生态走廊环抱的美丽航空城。实施荆山塬整体保护性开发治理,引进生态休闲、文化旅游、民俗博览等项目,着力打造宜居宜游的大型生态公园。加快实施清河、石川河修复工程,规划建设航空文化体验、生态休闲等主题公园,恢复水草肥美、风光旖旎的美景,把两河打造成生态、景观、文化、产业之河。建设西阎二级公路、人民路、迎宾大道等景观林带和绿色长廊,加快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厂建设,完善农村垃圾清运处理长效机制,努力打造水清庭绿环境好、村镇整洁人文明的美丽乡村。加大城市绿地建设力度,建成城市绿地广场3个、美丽村庄10个,新增城市绿地6.8万平方米,造林绿化3300亩。

以治污减霾工作为重心,不断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力度,全力推进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有效解决污水、废气、扬尘等影响自然环境的突出问题,加快实施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全区所有污水管网完成并网,实现了城镇生活污水全收集、处理全覆盖。强化对燃煤锅炉除尘脱硫设施运行的动态监管,对脱硫除尘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责令其限期整改,确保取暖期间锅炉达标排放。截至目前,已拆除燃煤锅炉20台,共计95.4蒸吨,完成二氧化硫削减量155吨,全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147天。

全站热点
甘亭镇扎实开展冬季治污减霾工作

2013-12-24 08:29阅读

汉城街道组织召开2013年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

2013-12-23 08:13阅读

阎良区新华路街道办公园街社区科普大讲堂举办《修身养性小智识》知识讲座

2013-12-21 16:01阅读

北田街办向2013年劳动技能培训人员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2013-12-20 18:12阅读

辛家庙街道抓试点重全面 深化文明创建工作

2013-12-19 18:1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