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今年以来,长安区在美丽乡村幸福农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新开展了五位一体示范村建设活动,通过一面面绘制精美的文化墙,一本本墨香扑鼻的书籍,一项项特色有益的文化活动,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村民的意识形态,在点滴中提高着他们的个人素质,改变着大家的生活方式。
农村文明一条街 扮靓美丽乡村
如何让村庄靓起来,村风亮起来。长安区委宣传部结合区域实际在22个街道各精选1-2个村,对村内主干道进行改造提升,绘制反映乡风文明的文化墙,设置村务公开栏、道德评议栏、村规民约栏、政策宣传栏。截至去年底,全区共建成农村文明一条街86条。今年,全区又将农村文明一条街纳入五位一体文化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中,区委宣传部协调资金69万元,对20个基础好、创建积极性高、建设质量好的村子,统一进行提标建设。提标后的文化墙加入了党的十八大精神、同心共筑中国梦、陕西精神等内容,更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教化功能;并安排专人定期更换村务公开栏、道德评议栏、村规民约栏、政策宣传栏,使群众在第一时间了解了时事政策、村内信息。
示范农家书屋 助推全民阅读
如何让群众愿意到农家书屋来,在书屋坐得住。长安区委宣传部对各示范村农家书屋进行统一规划设计,配齐阅读桌椅、饮水机、阅览架等设施。通过组织社会各界捐书、拿出专项资金购书等措施,使每个书屋书柜由6柜增至12柜,藏书量从1500册扩充为4000册,进一步提高了藏书量,丰富了图书种类。同时,通过开展书香长安全民阅读、向青少年推荐一本好书、公民道德教育月、实用技能培训等活动,吸引农民群众到书屋来,在书屋有收获。并灵活实行学生管书、村干部管书、退休人员管书等管理模式,将假期在家的学生、村里老人吸引到书屋来。如今,建成的示范农家书屋不仅成为农民群众提升素质的充电器、增加本领的加油站、交流经验的会议室,而且成为农村空巢老人的活动室和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
文化活动广场 搭建村民活动舞台
群众要什么,我们就建什么。针对农村现有的文体活动广场不同程度存在建设质量参差不齐、管理力量薄弱、活动设备损坏等问题。长安区在各示范村原有文化活动广场的基础上,筹资57万元,按照扩容、提标、进位、增效的要求,帮助20个示范村对文体活动广场进行改造提升,达到九个有的标准,即每个文体活动广场有运动场地、健身器材、休憩设施、精神文明宣传栏、卫生公厕、垃圾桶、照明设施、花草树木和长效管理机制。如今,改造提升后的农村文体活动广场,硬件达标、管理规范、设备完善,农村群众拥有了和城里人一样的休闲活动环境,更多的人愿意到广场来,参与各类广场文化活动。
乡土文化能人 引领农村文化生活
文化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更需要本土文化能人的带动引领。长安着力在每个示范村培养几名热爱文化事业、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专长、乐于为群众服务的乡土文化能人。从去年开始,对乡土文化能人进行了全面调研摸底,建立长安文化人才信息库,固定专人管理维护。今年前10个月,区委宣传部依托区文化馆举办太极拳、秧歌、广场舞、锣鼓戏曲、书画艺术等各类乡村文化能人培训班12期,先后组织乡村文化能人参观学习、座谈交流28场次,帮助他们成为繁荣农村文化的领头雁。目前,全区598个村共有乡村文化能人776名,其中在20个五位一体文化示范村文化能人就达到了49名,涌现出了广场舞达人张淑娇、鼓乐演奏人何强民、古法造纸艺人张逢学、泥塑制作人苗春生等一批远近闻名的乡村文化大腕。
特色文化活动 展现农村时代风采
从群众中来的文化活动,才最受群众欢迎。区文体广电局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工作思路,深入了解20个示范村原有的文化资源,帮助村子制定出符合村情实际的文化活动方案。为喜好社火、秧歌、广场舞、太极拳的示范村配备道具、演出服装、锣鼓音响等活动设备,派出区文化馆专业老师深入村组现场指导、编排节目。今年以来,仅20个示范村新增戏曲、书画、舞蹈等群众自乐班69个,自发开展书画交流和球类比赛等有规模文化活动达54场次。
文明新风拂美丽乡村,书香飘满幸福农家,欢歌点亮活动广场,舞台唤醒文化能人。如今的长安大地,正谱写着一曲农村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华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