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村来了位新书记,是从区上派来帮助村上发展致富的,短短几个月就为我们办了好几件实事呢。走进长安区黄良街道上北良村,就听见村民们在夸赞从区党校办公室主任下派到村里的第一书记刘畅。而刘畅只是长安区选派50名科级以上优秀干部到部分经济滞后村、基础设施落后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中的一名。
努力增强组织活力
在工作中,第一书记始终把加强支部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帮助村党支部完善规章制度、修建活动场所、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等等。7月份以来,修订完善了党员学习培训、四议两公开、村干部坐班等制度,规范村级管理运行机制。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新建村级活动场所3个,新建村民健身广场5个,为两个村活动场所添置了电脑及办公桌椅。区检察院干部、王曲街道中甘村第一书记杨正多方筹资31万元,为该村新建5间两层办公楼。区委统战部干部、杨庄街道上堡子村第一书记周勋,在帮助村修建垃圾台、卫生室、老年幸福院等重大工作中,督促村两委会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议事,收到了良好效果。
千方百计保农增收
选准一条致富路子,是第一书记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全区50名第一书记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扶贫攻坚的要求,把农民增收作为驻村任职的重要工作。细柳街道姜仁村第一书记王鹏利,子午街道台沟村第一书记宋智峰等,积极联系专业技术人员,先后举办实用技术讲座13期,培训农民860人次,为群众传授种植养殖新技术,促进群众增收。砲里街道后村第一书记马时雨积极联系13家单位,帮助村民销售西瓜3万多斤,解决了群众西瓜滞销的燃眉之急。引镇街办五里庙村第一书记常琦根据当地素有养殖中华蜂的传统,立即联系相关单位,帮助村民联系到了价值40余万元的蜂苗,同时,争取资金贯通了村上慈善桥,并将对22户农家乐进行统一门头,为全村发展特色产业村奠定基础。
多种方式促民和谐
化解群众的怨气,消除不良情绪,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是促进农村发展的根本基石。第一书记们一方面通过组织文艺演出、开放图书室、设立读报栏等形式,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树立良好的新风尚。另一方面针对移民搬迁、征地、拆迁安置等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积极当好政策的宣传员、信访纠纷的调解员,确保了各村的稳定团结。区安监局干部、王莽街道竹沟口村第一书记郝联营,积极协助街道办事处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大兆街道孟家岩、酒铺村第一书记蔺晓峰、胡乐阳等,面对移民搬迁任务,经常走访群众,宣传移民搬迁政策,化解矛盾纠纷,有力地推进了重点工作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