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刘生杰的上班时间到了。他穿起公司统一配发的橙色工装,开着黄色机动三轮垃圾车,带着他的“家伙什儿”扫帚和铁锹出发了。他今天的工作是临潼区交口街办交口村80多户人家的垃圾收集和全天保洁工作,再过两个小时,和他同属一个公司的清运工付松就会将收集来的垃圾运往专门的垃圾填埋场。
“目前我们街办农村和集镇的日常卫生保洁都由清宇保洁公司负责,”交口街办副主任张卫峰说,“这家公司是今年5月份开始组建的,目前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有独立运营资质。”据张副主任介绍,该公司具体负责全街办9个行政村每天垃圾的清扫、收集和清运工作。街办只负责对保洁公司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评比和考核,并按标准拨付经费。
去年12月份以来,临潼区交口、铁炉、代王等16个街办先后在各自辖区实行了农村环境卫生公司化运作,以市场之力推动了农村环境的长效清洁。
“过去保洁员都是由村委会、街办直接管理,有些保洁员就有了‘政府花钱养人,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想法,工作效率一直上不去,”临潼区四城联创办一位姓马的工作人员说,“进行公司化管理后,保洁员工资和工作成绩挂钩,效率自然就上去了。”据悉,油槐街办最初13个村的保洁人员总数有100余人,每个月的工资只能给到300元,成立公司后人数减少了一半,工资涨了一倍,工作质量也明显提高,保洁范围由主要村道延伸到了背街小巷。
推行公司化后,临潼区各街办也从“既要打扫卫生,又要检查卫生”的尴尬角色中脱身出来,只负责单纯的监督管理。“现在具体工作都交给保洁公司做,街办只管给他们‘挑刺儿’,分工明确了,事情也好干了。”交口街办副主任张卫峰说。
农村环境卫生搞好了,村民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前村里每家都把垃圾随便堆到门口,也没觉得有啥不好,刚开始不让堆了心里还别扭呢。”栎阳街办义和村村民老刘说,“现在每天都有保洁员到家门口来收垃圾,家家门口都干干净净的,街办的宣传车也天天在村里转悠,再乱堆垃圾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目前临潼区农村环境治理的市场化之路只是刚刚开了个头,很多做法也在摸索中不断完善和创新,”临潼区四城联创办杨副主任说,“我们相信,在这个机制的作用下,会使农村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常态化,让村子变得更美,让群众生活得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