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本世纪初我国全面发展自主品牌飞机以来,西方对航空工业核心技术严密封锁。以西安阎良国家航空基地为核心的关中航空带,近年来通过海外并购和加快自主创新,在飞机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有了很大突破,大幅提升了我国自主研制飞机的能力。
我国与西方的航空工业国际合作需摆脱低层次水平
我国与西方在航空工业上进行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中方从国际合作中获得的飞机设计、制造技术的含金量相当高。但到上世纪90年代,受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西方再没有与我国进行深入的航空工业国际合作。直到目前为止,我国与西方的国际合作主要以转包生产为主,但是就连这种合作方式国外也对我国进行了严格限制。
据记者了解,转包生产一般有三种模式。一是中方作为唯一转包商,生产不复杂的产品,如果出现问题,外商可以尽快恢复生产或转包给第三方;二是中方作为第二转包商,转包生产的产品属于发达国家认为让中方做转包商有一定风险的,如当与中国的国家关系变坏时本国不容易尽快恢复生产或另找转包商生产的;三是中方做风险转包商,中方得投入一定的研制开发费用,承担相应风险,除来图制造外,自己还承担一定的研发设计工作。现在我国飞机的转包生产项目大部分是第一种模式,少量是第二种模式,第三种模式更少。
而与此同时,目前正在研制的代表我国最先进技术水平的新舟700涡桨支线飞机、ARJ21涡扇喷气支线飞机和C919大型客机,都将在今后几年内投入市场,面临着极为残酷的市场竞争,而要在竞争中胜出,归根到底得看自己的产品能否与竞争对手相抗衡。但是我国飞机的一些关键技术现在却仍远远地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如民机的航空复合材料、发动机、电传操作等技术还得依靠国外的产品。尤其是航空复合材料,国外对我国严格限制,不像发动机等产品可以进口,已成为我国民机产业最大的技术软肋。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航空工业急需在短期内想办法掌握先进的核心技术,以提高我国自主品牌民用飞机的市场竞争力,实现自主品牌民用飞机商业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