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屯街道休闲农业园区共涉及5个村,38个组,6300人,劳动力4100人,耕地面积6500亩。园区现有县乡道路36公里,村级道路硬化道路29公里,水井679眼,U型渠246公里,变压器63台,水电路已满足当前生产需求。
核心园区占地约2600余亩,包括春花秋实园(李桥村)、清河人家(桥东村、浩东村)、鲁居园(秦家村)、科普培训及蔬菜新品种推广基地(李浩村)。其中春花秋实园占地940亩,清河人家占地460亩、卢居园占地200亩、科普培训及新品种推广基地占地1000亩。
春华秋实园主要以梨树生产为主,注册秦桥牌酥梨;兼有小麦、玉米的种植。
清河人家主要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兼有露地及拱棚种植常规蔬菜,设施大棚草莓,栎阳湖休闲垂钓。
鲁居园是以特种养殖为主的休闲生态园,容观狗、养狗、吃狗为一体、弘扬狗文化的综合旅游景观产业园。
科普培训及蔬菜新品种推广基地位于李浩村,现有蔬菜种植面积1360亩、品种十多个。村委会设有文化科技大院,成立了农民科技培训学校、农家书屋及蔬菜协会。科技大院配有电视、碟机、电脑等学习用具,存书5000余册,科技光碟300余张。定期邀请专家前来讲课,进行科技培训和咨询。
今后发展休闲农业的思路
一、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
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发展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必须根据区域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和季节特点,充分考虑其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因地因时制宜,突出区域特色。
二、合理规划,生态建园
规划以休闲观光为主,生态农业生产为基础,综合考虑科技开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餐饮。重视景观规划,积极进行引入性、参与性、体验性旅游、休闲等活动。
三、以人为本和环境生态互相结合的原则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使得人、自然、社会三者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生活的精彩并不是时时发生的。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在社会中所充当的角色,决定了必须为衣、食、住、行而劳累奔波,决定了人们出游休闲的时间、地点的有限性。于是,人们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天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时间及游憩场所缺乏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对于穿梭在高楼林立、居住工作在几何状的建筑空间里的现代人来说,构筑一定的具有舒适性、参与性、文化性、生态型、体验型的休闲活动空间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近年来,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郊区相继出现的观光采摘园,便给了人们不同风景名胜区及城市公园游览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
园区规划本着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作为指导,以建立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农业高新技术示范、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园区为目标,在技术上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充分利用绿色植物、芳香植物具有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杀菌、吸尘、减噪的功能,使具有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各得其所,充分利用光、温、水、气、土等环境资源,形成疏密有度、错落有致的不同生物群落,构成一个和谐、稳定、健全,并能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的园林景观。
四、文化建园,自然和谐
以地域文化、农业生态文化、农业科技文化为核心,满足观光者的精神需求。通过展现回顾传统农耕文化,民俗特色使人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感受一次别样的农耕文化之旅。
五、注重效益,打造品牌
以经济效益为核心是该园区的显著特点。依据果品与蔬菜市场需求、农家乐及游客的需要,生产特色果品与蔬菜。另外,还要放眼周边地区市场,以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为目标,打造园区产品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