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加快企业单位结构优化步伐 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软实力

2012-08-16 11:52  兵马俑在线

进入“十二五“以来,灞桥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区“为主题,不断加快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入驻企业不断增多,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现就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中信息对我区经济发展情况做一些深入分析。

一、基本单位名录库——区域经济的晴雨表

基本单位名录库是区域从事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所有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的基本信息数据库,是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综合反映区域经济活跃程度和实力。其数量多少、规模大小、结构优劣是衡量地方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随着国家统计局“四大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企业一套表改革的不断深化,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作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基本单位作为国民经济的构成细胞,既是经济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统计调查的基本单位,它是各项统计调查的字典库和样本框。做好基本单位统计,对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率、降低政府运行成本、避免重复建设、改善投资和招商引资环境、建立竞争开放的市场体系作用更为突出。

二、灞桥区企业法人单位的数量和发展情况

企业是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和保持区域经济活力的基础力量,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和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之一。因此,分析灞桥区企业单位的发展意义重大。从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数据分析,2012年上半年灞桥区拥有法人单位3765个,占西安市法人单位的4.41%,单位数量在23个区县和开发区中排名第8位。位次处于中上水平,比2011年上半年净增471个单位,增长14.29%。其中企业法人3059个,比2011年上半年净增697个,增长29.51%,占全区法人单位比例的81.25%。企业法人单位无论从绝对增加量还是相对增加量都是增幅最大的,区域经济活跃度不断提升。

三、灞桥区企业单位结构特征

(一)企业单位进一步向三产集中,三次产业结构优化

从产业布局看,企业单位进一步向第三产业集中的趋势明显。2012年上半年,灞桥区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法人所占比重最大,共计1664个,占全部企业的54.40%,与2011年上半年相比,增加496个单位,增长42.46%;第二产业1313个,比重为42.92%,比2011年上半年增加183个单位,增长16.19%;第一产业82个,比重为2.68%,比2011年上半年增加18个单位,增幅28.12%。三次产业企业单位比例由2011年上半年的2.7:47.8:49.5变为2012年上半年的2.7:42.9:54.4,三产企业比重上升。

(二)企业行业分布多集中于工业和批发零售业

根据基本单位名录库中企业数据分析,目前全区企业分布前五位的行业分别是:工业1086个,占比35.50%、批发和零售业893个,占比29.19%、建筑业227个,占比7.42%、房地产业206个,占比6.7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27个,占比4.15%,其中前两个行业就共占了64.49%,工业企业和批发零售业企业单位数量占比较大。

(三)非公企业数量增长势头强劲

从2011年上半年到2012年上半年,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数量都在下降,其中国有企业减少了5.21%,集体企业减少了1.48%;而非公企业数量增长势头强劲,其中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则增长了36.19%,私营企业增长了39.98%。2012年上半年主要的所有制情况为:国有企业、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所占比重为3.31%,集体企业4.31%,有限责任公司24.76%,股份有限公司1.98%,私营企业59.82%。在不同的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及私营企业的数量增长最为迅速,

(四)灞桥区企业的地区分布集中度高

根据2012年上半年基本单位名录库数据,灞桥区企业法人单位主要集中于纺织城、十里铺和席王境内。其中:席王601个,占19.65%;十里铺465个,占15.20%;纺织城460个,占15.04%;这三个地区的企业法人单位数占到全区的49.89%,灞桥区企业的地区分布集中度较高。

(五)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竞争优势不强

在灞桥的现实经济中,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通知》(国统字(2011)75号)的最新企业划分标准进行分类,小型微型企业数量众多,小型企业818个,微型企业2184个,小微型企业比重已占到全区企业法人的98。14%。大型企业仅有5家,中型企业仅有52家,在整个企业数量中占据的比重也不大。

四、加快经济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一)抓好招商引资,推动单位数量不断增加

基本单位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元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细胞和载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基本单位增多了,才谈得上发展。基本单位壮大了,才谈得上变强。区域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基本单位的增多变强。所以,要以纺织城综合发展区为核心,以五大园区、六大板块为主阵地,大力开展产业招商、专题招商、优选招商,努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较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作为现今社会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两大环节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区域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因此,要加快调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切实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要做好传统支柱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积极发展新兴第三产业。要着力推进现代服务业规模发展,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档次提升。围绕纺织城核心区、地铁一号线、东三环周边,积极引进城市商业综合体。要着力推进房地产业稳健发展,积极应对宏观政策调控,不断优化房地产业发展环境。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第三产业,以高科技含量、高环保、高附加值企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实现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

一方面不断完善以道路为主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加快实施百村城改和百企百村援助行动,实现城乡共建共享。另一方面在农业服务上下功夫,打造生态新城。保护、开发好白鹿原,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白鹿原民俗文化体验区。建设樱桃、葡萄等果业基地,形成“精、稀、特”的果品亮点,促进现代都市农业规模发展。不断加大对生态人文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真正把白鹿原打造成西安城市公园,实现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

(四)扩大企业规模,整合培育企业集团群,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支持一批骨干企业发展壮大,打造几个超级企业,打造灞桥区经济发展的主力舰队,有力的挺起灞桥经济发展的脊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帮助大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要迅速提升企业的规模档次和核心竞争力,积极争取将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好、信誉好的大企业引进来,鼓励大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大企业大集团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地区技术创新体系。

(五)全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动中小企业走特色发展之路

着力构筑以大企业大集团为核心、中等规模企业为骨干、小型企业为支撑的梯度发展格局。一是大力发展规模以下企业,重点支持,整体推进;二是通过产业引导和要素配置等方式梯度培养,滚动发展,使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好、发展潜力大的微小企业,尽快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三是着力培育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率先发展,做大做强。

全站热点
阎良区召开三农保险协保员业务培训会

2012-08-14 09:41阅读

骊山景区圆满举办一年一度骊山古庙会

2012-08-05 23:10阅读

长安明察暗访缓堵保畅进展情况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2012-07-22 09:3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