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基层组织建设年的会议精神,按照《中共西安市未央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若干意见》(未发〔2012〕5号)的要求,结合未央区基层单位团委换届实际,8月6日-10日,团区委组织各街道团委,区级相关部门、非公企业团组织团干部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团校)学习培训,通过全体学员的共同努力,培训工作顺利完成,并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本期培训班共有学员35名,其中男20名,女15名,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23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94%,学员均是来自各街道团委,区级相关部门、非公企业团组织的负责人。这次培训分别实施了校内专题、高层讲坛、行为训练、演讲口才、党性教育、自主选学6大板块培训内容,共安排了6次专题讲座、1次集体考察学习、12次小组活动。本期培训班首次开展了区县团组织建设、团支部建设两个项目教学,首次畅通了未央区青年干部在中央团校的培训渠道,首次实现了在中央团校内部培训西安市区县的团干部。总的来说,本次培训内容充实,组织严密,运行有序,成效显著。
二、主要特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落实有力。为办好本期培训班,区委、区政府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多次场合指出当前未央正处在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将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离不开一支有信仰、有干劲的青年干部队伍,并就如何建设这样一支干部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还从思想理论的高度和具体实践的层面对青年干部提出了殷切希望。为搞好这次培训,团区委从5月初就开始筹划,安排专人与中央团校积极联系,分工合作,精心设计培训内容,认真组织参观考察,详尽准备培训资料。各街道、区级相关部门也下了很大的决心,尤其是在工作任务重、单位人手紧张的情况下,让青年干部脱产学习一周,以上这些,都为这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实际效果。在培训内容上,开班前广泛征求意见,结合青年特点,增设了《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团干部魅力提升》、《团支部建设》、《演讲口才》等专题,并根据时代要求及青年工作热点问题开设了《国家政治发展形势》、《共青团活动策划》等课程,学员们对设计的课程内容听起来感到解渴、实践中管用。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注重在教学方式上的探讨性,突出学员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变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培训方式为以学员为中心的启发式讲授、案例式分析、专题式研讨、答辩式交流、情景化训练等适合青年干部学习需要的现代培训方式,不断把当前青年关心、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融入到实际教学中进行分析和探讨,从大家的交流、讨论中,来寻求解决问题、提升理论的新方法、新途径。每堂课前各小组要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一名学员进行即兴演讲或辩论,课后由小组长对本次授课进行点评,使学员们不仅要带耳朵来听,还促使他们(要)动手、动脑、动嘴,大大增强了学员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本期培训班既有中央团校长期从事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的资深教授,又聘请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专家学者,有力提升了教学的层次,保证了学习的质量。
(三)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风气良好。为确保培训的实效性,团校加强了对培训班的管理力度,制定了班组负责制度,保证学员能坐得住、学得好,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风气打下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各位学员能够认真学习,主动思考,敞开心扉,交流看法,共同组织和参与研讨等各类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做到了双结合,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理论学习与自身工作、思想实际结合起来,与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结合起来,与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起来,深入思考,总结经验,研讨工作。坚持研讨与交流相结合,在讨论课上,大家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目标和中心工作,结合团工作的实际,踊跃发言,实现了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相互启发,共同提高。有的学员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向授课教授虚心请教,尤其是带着本部门、本单位、本领域内经常遇到的一时又难以解决的情况和问题探讨、交流,真正实现带着问题来学习、带着答案回单位。全体学员始终保持了旺盛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了未央区青年干部的良好精神风貌。
三、主要收获
本期培训时间短、学务重、要求高,大家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学员们普遍感到获益良多,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到增强,激发了谋事、干事的热情。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增长了知识才干。在5天的学习培训中,学员们先后听了多场专题报告并进行了认真研讨。这些报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观点新颖,精辟深刻,既有团情宏观理论前沿的研究探讨,也有团的活动策划等实践应用方面的方式方法,既有政治理论、经济知识、领导科学、宏观形势等方面的内容,又有团干部魅力提升、人际和谐、演讲口才等干部自身成长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学员们不仅接受到许多新的信息,而且获得了不少教益,在理论基础、团情了解、世界眼光、党性修养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特别是对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学习,大家更加深入全面理解了党团关系、团青关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明晰了共青团岗位是练兵习武的岗位,增强了干好基层团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开阔了眼界视野。通过学习培训,大家进一步拓展了视野,特别是在外出考察和项目教学活动中,学员们思想受到震动,观念受到冲击,真正看到了不足,深刻理解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思路决定出路的丰富内涵,也真正认识到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争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大家一致表示,工作方式一定要有所创新,要适合当代青年特点,满足青年的需求,重点需要考虑青年的个性、自我价值观和现代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同时,大家还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中央团校教学始终贯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学风,坚持解放思想、百家争鸣的文风。既强调讲坛课堂有纪律,也强调理论探讨无禁区。在学术探讨当中坚持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装袋子的四不方针。教师课堂教学思想解放,讲真话说实情。正如学校门口,原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同志手书镌刻的实事求是,朝气蓬勃八个大字一样,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能造就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思想解放、创新有为的团干部,更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也许才是这次赴中央团校学习的最大收获。
(三)提升了综合素质。参加学习培训期间,从班委会到组干部及每位学员,都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团结互助的过程中经受了多方面的锻炼提高。通过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学习研究,提高了团工作的能力;通过集中和分组学习讨论、参观考察等一系列集体活动,提高了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能力;通过互相研讨、学员演讲和课后点评,锻炼了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克服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增强了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等等。
(四)收获了真挚友谊。5天的朝夕相处,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35名学员在一起学习、生活,大家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加深了理解,切磋了业务,加强了联系,增进了感情,建立了友谊。在平时的思想交流中,同学们之间畅所欲言,带来的是思想的碰撞,点燃的是思维之火,凝结的是真挚情感,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克服困难、共享成功喜悦,形成了团结和谐的坚强合力与协作共赢的团队精神。
四、努力方向
(一)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以加强能力建设为主线,加速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青年人才队伍。一是加强对团员的经常性教育,不断增强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二是切实做好团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团干部学习理解能力、调查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工作执行能力,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对所有基层团干部进行轮训一遍。三是围绕大局,合理确定培训内容。要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为着力点,聚焦五型城区建设开展培训,激发引领青年人才在区域建设中建功立业。
(二)不断完善各种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储备机制,不断更新和完善青年人才资源库;建立健全选派干部交流挂职锻炼制度,坚持有计划地选派干部上挂,下挂和外派锻炼,开拓团干部眼界,提高团干部综合能力。结合团区委实际,总结以往干部培训工作经验和教训,创新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和竞争机制。
(三)创造良好的青年人才发展环境。根据青年发展需要,制定出台有利于青年人才工作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年人才的作用,加大青年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大力宣传青年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各类优秀人才典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利用共青团的各类资源,为青年人才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