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区法治“1133”工作模式,到年初在西关街道挂牌成立的陕西省首家“法官工作室”,西安市莲湖区在探索基层法治的道路上从未停歇,法治建设的“莲湖模式”正在成为提升社会治理法制化水平的经验做法。
律师走近群众 法律深入人心
每周五,在莲湖区的各个社区,都能看见律师们忙碌的身影,写诉状、做法援、解纠纷……无论群众有任何法律服务需求,他们总能在第一时间提供专业的服务。
这就是莲湖区从2015年推行的社区法治“1133”模式——确保每个社区1名法律顾问,每周五1次法治日活动,建立区司法局、街道、社区3级指导监督制度,统筹市级补助经费、区级专项经费、街道自筹经费3级保障,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专业的法律指导。
贡院门社区法律顾问王玮为辖区老人上门解决法律问题。莲湖区供图
王玮是一名“90后”律师,2016年他来到莲湖区贡院门社区担任法律顾问,有一次,年过七旬的马老先生找到王玮,他的儿子因身陷网络贷款,使得一家人的关系闹得很不好。为此,王玮给老先生详细讲解了很多法律知识,从法律和心理两个角度告诉老人如何应对,劝导他切勿心急、保重身体。自那以后,老人有什么话都爱找王玮聊一聊,就连亲戚家有了法律难题也来找他求助。王玮说:“这不仅是居民对我个人的信任,更是老百姓对‘律师进社区’工作的认可。”
西仪社区法律顾入户群众家中为侨胞侨民解答法律问题。莲湖区供图
在莲湖区,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周都在发生。居民有了问题可在周五当天去社区办公室找值班律师,或通过电话、短信、微信联络社区律师进行免费咨询。此外,律师还通过主动走访社区居民,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化解已经处于萌芽状态的法律纠纷,防止事态扩大化、复杂化。
据莲湖区司法局局长崔卫红介绍,“1133”律师进社区工作机制建立以来,为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8.9万人次,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10663场次,举办培训讲座9858次,办理各项法律事务27.23万件,其中,办理公证法律事项18.8万件,化解矛盾纠纷1.97万件,提供法律援助9030件,指导社区矫正人员1776人次,办理其他法律事务5万多件。
西仪社区法律顾问赵宝丽为辖区居民进行普法讲座。莲湖区供图
崔卫红表示:“下一步,莲湖区司法局还将继续优化管理措施,把法律惠民行动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持续推进社区和谐稳定,为辖区群众打造更为便捷、高效的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圈。”
法官走进社区 法治深入机关
今年3月7日,莲湖区西关司法所巡回法庭首次开庭,对一起调解失败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进行审理。据了解,被告自2013年11月至2017年12月拖欠原告四个供暖期采暖费共计8198.16元,原告在此期间多次催缴,一直未果。本次庭审中,审判长紧扣案件事实和构成要件,依程序引导原被告举证详略得当、质证论理透彻,收到了良好法律效果。最后,双方接受庭外调解,达成一致的调解协议。
莲湖区开展模拟法庭巡演。莲湖区供图
巡回法庭的实践得益于今年初陕西省首家“法官工作室”在莲湖区西关街道的挂牌成立。法官工作室联合法院、司法局、基层法律服务所、人民调解组织等力量,下沉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对于辖区发生的纠纷,搭建人民调解,调解成功司法确认,调解不成诉讼立案,并通过巡回法庭现场建立快立、快审、快调、快结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解决新模式。
除了解决矛盾,法官工作室还为机关领导打造了生动的普法课堂。每次案件处理结束后,工作人员都会针对性地开展法律咨询活动,这打破了机关传统授课模式,从现实案件出发,一案一普法,加深了机关领导干部对法律的理解,真正做到入心入脑。
益民坊社区开展群众模拟法庭现场观摩活动。莲湖区供图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少不了法治这关键一环,法治短板补齐了,基层治理水平才能不断走向现代化。崔卫红表示,莲湖将在创新社会治理的大框架下,研究加强社会治理法治保障的具体路径,提升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积极引导各方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司法所在基层法治建设中的基础平台作用,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贡献“莲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