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街道整体情况
(一)基本情况:
滦镇街道辖28个行政村,2019年创建“花园乡村”共15个,2020年建设花园乡村13个,其中,新创建13个,累计完成投资1956万元。
新创建“花园乡村”建设情况:
2020年,滦镇街道“花园乡村”新建设景观节点83处,休闲广场7处,硬化道路1200平方米,修建排水1440米,新增绿植75570余株,文化墙绘4370平方米,党风廉政建设墙6块,砌筑花墙17650米,修建关中民俗村名标识墙17组,田园更新2处,村史馆、村史广场、村史墙15处。街巷文化墙建设结合“室内馆+室外展”的构思进行设计施工,形成“村村有文化,处处有节点”的街巷新面貌。
(二)主要做法:
滦镇街道“花园乡村”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以“秦沣古韵,关中味道”为整体思路,依托自然山水石林草木和自有条件,建设清洁乡村、文化乡村、产业乡村和宜居乡村。在此过程中,我们的特色和亮点做法主要有以下3方面: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注重设施建设。对各村进行建设定位,保证村村有特色、街巷有亮点,如确定泉子头村“古老村落,泉水清莹”、西王村“人文西王,教育引领”、石村“文明石村,农业小镇”等;并以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为重点建设思路,如泉子头村疏通污水渠、提升沿街景观,石村沿街整治、绿化补栽等。基础较好段落则以美化街巷、亮化设施为主,避免大拆大建,统筹美观性和实用性。
二是,深挖村史文化,落实废物利用。各村“能人议事会”充分挖掘村史,确定下滦村的城墙文化、沣峪口村秦岭古道文化、罗汉洞村银杏文化、徐家巷村社火文化等定位和节点思路。动员群众参与,号召村民捐献废旧可利用物品,如八元村、下滦村、陈村利用墙面、拐角、古树、农具、磨盘、废旧铁艺艺术品、石砌沟墙等进行十字、巷口、节点的构思,宜石用石,宜花栽花。
三是,形成滚动建设,保持长效机制。以“全域布局、重点建设、分期实施”为主要推进方式,半年为一个阶段,分三期完成滦镇街道花园乡村全覆盖,持续回头看、加强管护不断优化村庄建设。如对下滦村城门楼历史建筑节点进行深度保护,设立村史馆留住乡愁;徐家巷村、沣峪口村、西王村等对菜园采用木栅栏、竹子与灌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空间围合,易打理、省人力,泉子头村充分利用现有涝池进行生态景观水景建设,下滦村、石村的沿街田园更新等。时刻向周边街办、区县进行学习,先后组织80余人,分4次对太乙、五台、扶风县、眉县等地区进行学习观摩,更新建设与维护理念。
二、本次观摩村落介绍
(一)泉子头花园乡村创建情况
泉子头村由6个村民小组组成,共569户2216人,村庄建设面积187亩。主要经济来源以务农、务工为主。自上半年花园乡村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该村以“古老村落,泉水清莹”为建设引领,日平均投入人力40人次,投资120万元,主要建设完成村名标识1处,村史墙1处,古树保护节点1处,水系景观1处,青砖、石砌、篱笆花墙700余米,墙体彩绘420余平米,墙体喷色7500余平米,彩绘砖雕1个,农耕雕塑1处,景观长廊、凉亭3处,铺设污水管道220米,种植荷花12盆,混播草皮300平米,月季5000余株、黄杨造型球40余个。
(二)石村花园乡村创建情况
石村由8个村民小组组成,共674户2306人,村庄建设面积177亩,主要经济来源以务农、务工为主。自上半年花园乡村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该村以“文明石村,农业小镇”为建设引领,日平均投入人力35人次,投资220万元,主要建设完成村名标识门楼2处,村史墙1处,青砖、石砌、篱笆花墙2100余米,墙体彩绘500余平米,墙体喷色13000余平米,彩绘砖雕6个,景观造型球4处,景观长廊、凉亭3处,修复混凝土路面180多平米,种植金叶榆110棵,红枫20棵,三叶草500多平米,月季8600余株、黄杨造型球110余个。田园更新为猕猴桃产业,占地400亩,年产值约200万元。
(三)西王村花园乡村创建情况
西王村由5个村民小组组成,共674户2306人,村庄建设面积199亩,主要经济来源以务农、务工为主。自上半年花园乡村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该村以“人文西王,教育引领”为建设引领,日平均投入人力40人次,投资150万元,主要建设完成村名标识门楼2处,村史墙1处,田园更新1处,青砖、石砌、篱笆花墙1500余米,墙体彩绘460余平米,墙体喷色9500余平米,景观长廊、凉亭2处,老榆木灯杆12个,种植小叶女贞球110棵,独杆桂花40棵,月季4000余株,三叶草800平米,混播草皮200平米,紫藤50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