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艾文 师展 朱晓星)2018年下半年以来,长安区委、区政府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和资源优势,提出把乡村建成三产融合,和谐美丽花园的目标。先后启动了清洁乡村行动和花园乡村创建工作,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共创建花园乡村199个,实现创建全覆盖,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全域推进、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新路子。长安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乡村人居环境美起来、靓起来了,步步是画,处处皆景,村村犹如宁静舒适、和谐优美的田园画卷。通过花园乡村建设,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优化了发展环境,催生了特色民宿经济、文化沙龙、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群众收入持续增加。环境能改变人、塑造人,现在村民享受着整洁舒适的环境,心情舒畅了,生活质量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提升了。
王曲街道
2020以来,王曲街道紧盯“三三三”发展战略目标,在全域建成花园街道的基础上,以“三个理念”为抓手,实施“三个更新”,加快推动2.0升级版花园乡村建设,统筹推进花园乡村、产业更新、乡村振兴。王曲街道争取各方项目,累计投资5083.03万元,硬化道路6.3公里3.16万平方米,铺渗水砖2100平方米,修建排水渠11.56公里,铺设盖板5.2公里,清淤1480立方米,建花墙1022.8米,安装太阳能路灯780余盏,墙面刷白6.8万平方米,平整土地535亩,种植红叶李、石楠球、樱花、黄杨、雪松等8.5万余株,先后建成4处水系景观、1处大田景观、1处环村林带、2处郊野公园。
王曲街道全力拓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空间,通过村庄更新和田园更新,共同催生乡村新业态蓬勃兴起,聚力推进辖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特别关注:长安唐村·中国农业公园。长安唐村·中国农业公园在充分尊重古村落原有肌理和建筑风貌基础上,将古寨文化与艺术风格有机结合,已精心打造出了融合乡村记忆与新时代田园生活美学的高品质“诗唐·花朝艺术民宿”,重新赋予了南堡寨古村落新的生机。诗唐·花朝艺术民宿总建筑面积741.85平方米,共14间客房,18张床位,另有1200平方米康养商业为民宿区提供配套服务。古寨民宿区占地62.28亩,总建面约14350㎡,其中民宿建筑面积约11000㎡,约有70个民宿院落,客房285间。一期样板段占地面积约2000㎡,建筑面积约1300㎡,有民宿客房28间;古寨二期预计在2021年5月完成,古寨区会整体对外营业。
五台街道
五台街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紧扣区委、区政府“三三三”战略目标,从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连片主题化建设花园乡村,转向依托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兴、群众富、共发展,托起乡村振兴新希望。
调整结构产业兴。依托好山好水好环境,大力实施“三个更新”,催生一系列经济新业态,培育、引进、发展特色民宿18户、居家养老12户、艺术创作13户、茶艺培训5户、非遗文化(制琴)2户、电商销售1户、陶艺体验1户、自然学校1处,基本实现了村村新业态全覆盖。同时,激活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效能,建成漠水圃、西尧花果生态种植园等产业更新示范点5个,完成田园更新4个,种植绿色蔬菜300亩,种植食用菌、草莓、大田西瓜、精品黄桃、药用牡丹等经济作物350余亩。实施了石砭峪新村铁皮石斛基地和电商2个“十百千万”产业扶贫项目,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3个,其中石砭峪新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形成产业+观光+旅游全产业链。
生态宜居群众富。去年以来,聚力花园乡村建设,打造景观节点26处,修建主题公园广场12处,建成村史馆、民居馆10处,10个村绿化率达40%以上。带动群众养殖中蜂130户4000余箱,经营特色农家乐14户,市民到五台辖区租房居住约150余户,户均年租金由1.3万元上涨至3万元,有效增加了群众的财产性收入。
强化融合共发展。依托南五台景区和关中民俗博物院旅游资源优势,2020年12月,南五台景区创建成功3A级旅游景区,带动建成西尧村、石砭峪新村、星火村、东甘村2A级旅游景区4个、郊野公园4个,星火村被评为西安市乡村旅游示范村。
特别关注:诺言雲涧。五台街道的诺言鳯庭民宿荣获西安市“十佳最美民宿”,连续两年被西安市文旅局命名为精品民宿。除了经营诺言鳯庭民宿外,经营者李振亚还盘活村里村民闲置的房屋,连锁新建了诺言雲涧民宿,努力打造精品民宿集群。诺言雲涧民宿主楼共三层,使用面积达1000平米,配套停车场可停放上百辆。现有客房8间,大床房、套房、亲子房三种户型,智能马桶、浴缸、干湿分离浴室。设计雲涧时也是延续鳳庭的整体风格,白墙落地窗,东南亚休闲风格。并配套可容纳50人的会议室,茶室、棋牌室、包间一应俱全,还有一间可容纳60人就餐餐厅。
太乙宫街道
去年以来,太乙宫街道着力打造“花园乡村全域街道,康养民宿示范街道,全域旅游名优街道”的“三优街道”。工作思路是拉大“六个连片”的骨架,强健“全域旅游“的臂膀,把“三三三”战略深入贯彻到底,推动实现太乙宫乡村振兴。
一是规划连片,明确好思路。2021年启动太乙宫街道总规、详规编制,把小城镇规划建设和“11个村庄花园乡村游板块、翠华山二郎山太乙峪蛟峪等自然生态游板块、花卉蔬果认养农业等田园风光游板块、长安道六大研学基地特色小镇游板块”的四个版块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二是设施连片,构建共享体。在完成11个村及社区组织活动场所、产权中心、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全域推进给排水处理、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再提升和镇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三是道路连片,织密交通网。打通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四是产业连片,打造新名片。坚持“一村一品牌、一片一产业”,辖区太乙村发展农家乐民宿产业,四皓村发展花卉、新一村康养研学旅游小镇产业,沙场、东堡、白家湾3个村全面推广“认养农业两新田园”,东升村发展草莓香菇设施农业,双益湾等北四村发展现代有机农业,集中连片打造集“生产功能、观光旅游、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现代设施农业和都市观光农业。五是资源连片,拓展大空间。依托翠华山景区,达到文旅融合,乡村游和景区游相融合。六是旅游连片,实现全域游。新创建新一、太乙村、沙场、东堡村4个省市旅游名村,创建了东堡、沙场、四皓、太乙、新北5个2A级旅游村。
特别关注:终南逸民宿。结合太乙宫丰富的文化积淀,太乙宫街道建设开放“终南逸”“观山久居”等一批精品民宿,以点带面,发展民宿产业集群。其中,终南逸民宿是利用原杏园小学校舍,采取村合作社+公司的模式修缮改造的精品民宿,计划春节前对外营业。
王莽街道
202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王莽街道以全力打造“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2.0版花园乡村”为目标引领,通过人居环境提升,催生新业态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王莽2.0版“花园乡村”建设中,通过基础设施提升、乡村绿化亮化、人居环境提升、公共环境治理,进一步激发王莽山水优势,建成以滨河绿地为代表的绿化公园12座,以刘秀村杨树林为代表的郊野公园10余处,借助小峪口村、清水头村、洋峪口村自然条件,打造了凉亭、石景等特色景观节点40余处,建成了山水人居自然融合的“花园乡村”。形成了山水人居自然融合、农旅融合产业创新、外引内融文化兴旺的三幅2.0版“花园王莽”美丽画卷。
特别关注:清盈花园”艺术沙龙。“清盈花园”艺术沙龙坐落于王莽街道洋峪口村,距离市区约四十分钟车程,自清水头村沿着蜿蜒山路缓驰南上,驶过洋峪口村村委会即可到达,主体建筑由原农家二层楼改建而成,院中小桥流水、屋内简约素雅,风格借鉴日式园林。它将自身艺术发展需求,转化为洋峪口村的发展动力,设计农产品商标,开设扎染工艺作坊……整个院子和原生态景观自然融合,置身于此品一口香茶,便能享受大山里的宁静。
杜曲街道
去年以来,杜曲街道秉持“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就是抓生产力”的理念,在花园乡村全域创建的基础上,按照完善、巩固、提升的思路,全力打造花园乡村2.0版。
全年累计投资1565.7万元,建设提升两新田园7处;水系景观7处;建设提升村史广场3处,村史馆2个,村史文化墙1处;在建郊野公里1处。硬化道路4.68公里;补植绿植5000余株;种植铺设草坪8千余平米;补修花墙500米,拆除残垣断壁和违建15处。
去年以来,杜曲街道结合各村资源优势,地理水源、人文特色、地理环境、现有产业及更新趋势等,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因地制宜对各村两新田园、水系建设等重点点位按照一村一策,精心打造。目前,村村有提升有变化,特别是小江、韦村的两新田园、新樊村的水系广场等处处原生原态、有美景有内涵,满足了群众“抬眼见绿、出门成景”的愿望,大大提升了宜居幸福感。
特别关注:兴教寺村。兴教寺村背依少陵原、南面是樊川,村东塬上是唐代著名寺院兴教寺,兴教寺村共799户,3122人。去年以来,利用草莓园和桃林间的水冲荒地做成水系景观,新挖不规则水池一个,放置大型水车一架,周边铺设青砖小道,整理栅栏小田块等,通过提升观光采摘环境,将20亩草莓和15亩桃园有机结合成一体。同时借助区交通局项目,在西汤路旁修建“兴教寺”山门一座,扩宽两边通景道路,新增绿化、廊架、休闲座椅等,沿山门通向寺庙景点沿线新增连绵的大型故事浮雕,讲述三藏法师的生平事迹和兴教寺的起源和意义,大大提升了兴教寺景区的观赏环境。
大兆街道
去年以来,大兆街道在创建成效基础上,继续全域推进花园乡村建设工作。除涉及航天拆迁的4个村外,剩余15个村全年累计投入资金961万元(不包含章曲村,章曲全部由航天管委会打造),出动人力8000人次,机械车辆1000台次,“清三堆”“治三乱”5000 余处,清理垃圾14400 m3,硬化道路11000㎡,铺设沥清路面10000㎡,砌筑排水渠2045米,铺设草皮4125㎡,铺设污水管道14000m,栽植各类苗木2.5万余株,修砌花坛850 m,创建美丽庭院475户,新建文化广场5个,辖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加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不断增强。
2020年下半年,大兆街办继续全域推进15个村的花园乡村建设工作,其中三友村、先锋新村、秦赵村、司马村、东曹村,东伍村、大兆村、小兆寨子村、康王村、新郭庄村、三益村、甘寨村等12个村均依环境卫生整治、养护花草树木为主。重点建设章曲村两新田园、庞留村秦惠王人文公园、倪孟新村西安漫花生态观观光园。
特别关注:秦惠王人文公园。秦惠王人文公园,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庞留井村东侧,秦惠王名朱公锡,为秦康王朱志嫡长子,明代第六任秦王。秦惠王朱公锡与父亲秦康王朱志同样葬于少陵塬章曲里的第二兆域,远离愍王、隐王等所处的北面第一兆域。惠王墓在今庞留井村东,庞留井村原因惠王墓得名惠王井,因距离庞留村较近,故更名庞留井村。
秦惠王人文公园建设出动人力1500人,建设停车场1个,绿化6000余平方,围挡修复,健身广场3000余平方,健身器材10余项,休闲广场1处,凉亭3处,神道建设及绿化,6坑位带管理间公共厕所,移栽原有大国槐100余棵,石人、石马新建观光道。
魏寨街道
2020年,魏寨街道坚持清洁美化环境为基础,提升群众刚需为核心,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因地制宜选材用材,充分发挥魏寨的地貌优势,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努力实现魏寨辖区花园乡村全覆盖,让魏寨的青山绿水成为金山银山,让魏寨群众生活时刻拥有碧水蓝天、繁花美景。
特别关注:魏寨郊野公园。魏寨郊野公园围绕耶柿村金水泉展开建设。金水泉引自耶柿老村,老村位于黄花山,有双眼泉水,有古寺名为黄花山双泉寺,正是得名于此。泉水甘甜清冽,为村民世代饮用。经过一番改造,我们打造了以金水泉为中心,向候白路沿线辐射的魏寨郊野公园。此处绿荫如盖,清泉潺潺,正是一处静心养气的天然秘境。
砲里街道
砲里街道共8个行政村,现已全面完成花园乡村建设,其中砲里村、西垇村、谢家岭村等3个行政村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自花园乡村建设以来,砲里街道累计投入资金1291.2575万元,设置景观节点25处,修建休闲广场14个,修筑花墙或篱笆41160m,建设牌楼或牌坊10个,绘制文化墙2830㎡,美化刷白墙体89600㎡,绿化11560㎡,各村面貌焕然一新。
特别关注:西安天之蔬现代农业科技园。天之蔬现代农业科技园,该园坐落在美丽的砲里街道白鹿塬南,成立于2019年10月,主要业务有水培菜种植、高端果种及家庭农场观光体验等业务;园区选址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丰饶,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特有利于农作物生产。
园区建设伊始,便得到区农业农村局、砲里街道的大力支持与业务指导,为园区后续发展定了基础;同时与中国农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业界知名专家学者为项目谋能。目前园区已培育各类高品质水培蔬菜、优质果共计20余种,年产量逾300吨,销往三秦各地市场反馈良好,基地建立以来,积极投身当地扶贫,解决驻地就业,为当地现代化农业发做出了贡献。
鸣犊街道
按照区委、区政府“三三三”战略的统一部署,近两年来,鸣犊街道花园乡村建设牢牢把握机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打造颜值高、气质佳、产业兴、日子好的生态宜居家园。
自花园乡村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鸣犊街道累计投资3073.5万元,实现辖区17个行政村建设全覆盖,累计建设景观节点114处,休闲广场37个,建设村史活动场所6个,墙面刷白15.45万平方米,新増苗木、花卉等绿植89.47万株,水系2处,郊野公园1个,硬化道路2.1万平方米,修建排水渠1.88万米,墙绘文化墙5810平方米。
特别关注:高寨新村公共服务活动中心。高寨新村2015年完成了片区化中心社区建设任务,服务1280余户,4200余人,覆盖6个自然村,两个行政村,主要设置了党建工作室、社区管理工作室、综合会议室、司法工作室、文化活动室、教育培训室、卫生室以及文化活动广场、幼儿园、养老服务站、公交停靠点等, 2020年10月全区“大清洁大整治”活动中,村党支部对社区服务中心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加强了党建引领的社区工作职能,片区化中心社区建设加强了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拓展了农村公共服务的内容,畅通了农村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高寨新村正在申报省级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村。
高寨新村自花园乡村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已实际投资130万元,投入人力3600人次、机械车辆570台次,累计“清三堆”“治三乱”1.1万处,建设景观节点8处、休闲广场4处,硬化道路5799平方米,修建排水渠1700米,新増绿植8万株,粉刷墙面15000平方米,墙绘文化墙320平方米。
引镇街道
引镇街道花园乡村建设自2019年至2020年实现乡村全域覆盖。引镇街道以“效果好、接地气、好评高”为建设目标,坚持“村口有公园,路边有花园,门口有菜园”的建设思路和“一村一特色,一巷一风貌”创建原则,累计建成2处郊野公园,10个村史馆(场),2处水系景观,1处两新田园,189个景观节点。
特别关注:鸿翔郊野公园。其前身是鸿翔广场,是进入引镇镇区的门户公园。鸿翔广场始建于1999年,见证了引镇老镇新城的发展变迁。去年在区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下,引镇街道对鸿翔广场进行田园更新,打造了“鸿翔郊野公园”。公园位于雁引路、西汤路交汇处,公园总占地面积约10亩,整个园区在设计上分为3个部分,包括“党建文化区、休闲运动区、家风家训区”,是一个综合性的多功能文化休闲场所。
杨庄街道
2020年,杨庄街道以花园乡村全覆盖为目标,新建成4个花园乡村,分别为侯官寨村、营沟村、高庙村和库峪河村。同时对已建设完成的花园乡村进一步提升改造,以净化环境、夯实基础、提升品质、健全制度为发力点,推进“三个更新”,致力打造宜居宜业的2.0版花园乡村。
截至目前,杨庄街道2020年花园乡村建设、提升改造共计清理垃圾110吨,拆除危旧房屋8处,修建污水管道3000余米、污水沉淀池1处,扩宽路面320平米,修砌花墙花坛4000余米,栽植苗木1.4万株,美化墙体2万余平方米平,铺设草坪播撒花籽1万余平方米,设计村标3处,修建景观节点8处,打造民宿1处,郊野公园1座,田园更新示范点1处。
特别关注:杨河郊野公园。为发掘杨庄的生态价值,杨庄街道在汪峪村因地制宜,量身打造郊野公园一处。郊野公园最大程度保持了自然风貌,精心营造了悠然见南山的韵味,此外还对公园附近的老村进行了修整提升,营造乡野田园意境,增添“乡愁”元素。未来如果做好果园经营模式升级、精品民宿设计,可以预见,这座郊野公园将作为一把“钥匙”,打开扯袍峪生态田园旅游的“魔盒”,成为杨庄新型田园经济综合体。
滦镇街道
滦镇街道辖28个行政村,2019年创建“花园乡村”共15个,2020年建设花园乡村13个,其中,新创建13个。
2020年,滦镇街道“花园乡村”新建设景观节点83处,休闲广场7处,硬化道路1200平方米,修建排水1440米,新增绿植75570余株,文化墙绘4370平方米,党风廉政建设墙6块,砌筑花墙17650米,修建关中民俗村名标识墙17组,田园更新2处,村史馆、村史广场、村史墙15处。街巷文化墙建设结合“室内馆+室外展”的构思进行设计施工,形成“村村有文化,处处有节点”的街巷新面貌。
特别关注:六公里艺术馆。该项目最早由西安美院范利君等六位艺术家以“花园·生活·艺术”为主题成立的创作基地。其命名源自此地距离秦岭山脉直线距离为六公里,号称是一个可以住的美术馆,一个秦岭山边的生活花园,一个美术馆中的民宿。
项目是由施张村废弃闲置小学区域改造而成。项目宗旨为:推动长安区文化艺术的传播,提升当地艺术影响力。主要目标定位人群为:长安文化圈、高新中兴产业园、长安区当地的大众客户群体等。
六公里艺术馆除美术展览部分还融入传统书画室、艺术家工坊、陶艺、艺术体验馆等,另包含的休闲配套有:餐厅、茶坊、咖啡馆、民宿、亲子乐园等。当前拥有客房18间,展厅面积200平方米,餐厅面积350平方米,共创造25个就业岗位,其中包含当地就业岗位18个,年产值可达400多万元。可承接艺术展览、文化沙龙、亲子教育、团队聚会等业务。
子午街道
近年来子午街道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盯全区“三三三”发展战略,以“三个理念”为指导,认真落实“三个更新”要求,全力开展花园乡村建设,着力提升乡村风貌,努力打造花园街道。
2019年共创建抱龙村、百塔寺村等8个花园乡村,2020年创建子午镇村、杜角镇村两个花园乡村,实现花园乡村全覆盖。在花园乡村建设中,积极挖掘子午历史文化,突出各村特色,通过整治环境卫生、建设花园乡村节点、花园乡村示范街、花园乡村示范村,串点成线、以线带面,打造子午花园乡村风景线。在花园乡村建设中,子午街道坚持“有面子更有里子”,把创建“美丽庭院”作为落实全区“三三三”发展战略,建设“花园乡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市、区“美丽庭院”创建“五美”标准,以街村为主导、以家庭主体,积极发动群众参与,通过“清洁整洁、绿化美化、家风引领、表彰示范”四步走,强力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目前,全街道10个村已创建完成“美丽庭院”2000余户,有50户家庭在市、区“美丽庭院”创意大赛、示范户评比中获奖,创建西安市“美丽庭院”示范村1个。
特别关注:“云裳花栖”民宿。近日,在子午街道抱龙村,由抱龙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和山水长安文旅合作的一处匠心铸就,融于山水自然之中的关中民居特色民宿——云裳花栖,如云中仙子轻舞霓裳,款款而来现出真容。“云裳花栖”以子午街道抱龙村两户闲置民宅及一处河滩地为基础,按照高端民宿标准改建而成,占地面积约307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20平方米。可同时接待20人住宿、30人会议团建、100人用餐,装修以关中民居风为格调。围绕“山水田园、民俗生态”的主题定位,突显乡村民居特色和终南历史人文风情,打造集品质住宿、特色餐饮、团建拓展、亲子研学等业态于一体的高端民宿。
黄良街道
按照“三个融合”的发展定位,围绕“三三三”发展战略,黄良街道持续推进花园乡村建设,努力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清洁乡村、花园乡村、“五化”道路“三个全覆盖”。
截至2020年底,黄良街道已实现全域花园乡村建设。11个村花园乡村建设和提升打造累计投资3407万元,累计“清三堆”、“治三乱”775余处,建设景观节点29个,休闲广场17个,硬化道路4800平方米,修建排水1800米,新增绿植13450余株,文化墙绘2750平方米,修建花圃440个,铺设草皮11600平方米,美化村庄墙体48000平方米。
黄良街道花园乡村建设不仅仅是农村环境的改善,同时还把传承历史文脉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挖掘黄良历史文化,突出各村特色,通过整治环境卫生、建设花园乡村节点、花园乡村示范街、花园乡村示范村,串点成线、串线带面,确保花园乡村内外兼修、形神兼备。
特别关注:秦岭花世界。位于黄良街道堀垛村,目前规划建设组培研发区、智能温室生产区、展示销售区、大田花卉苗木区、休闲观光区共五大功能区。为打造花园式园区,2020年建设景观节点30余处,用花艺造型完善节点50余处,真正的做到了一步一景,处处都美。
水系、景观、广场、郊野公园、民宿产业、文化沙龙、研学基地、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如今,长安区的花园乡村拥有了新环境、新产业、新业态的加持,颜值越来越高,内涵越来越丰富。
走遍万水千山,最忆还是长安!欢迎来长安区花园乡村做客,体验新产业、新业态,感受别样的乡村田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