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正值青壮年的他们,义无反顾地参与到“非典”疫情防控工作中;17年后,当新冠肺炎疫情来临,已经人均52岁的他们,再次“披甲”上阵,冲在防控的第一线。他们就是灞桥区疾控中心检验科工作团队,分别是47岁的李国荣、49岁的朱六喜、54岁的罗裕恒和58岁的李代山。
疫情防控工作中,这个团队作为疫情处置组采样送样人员,主要负责灞桥区内病毒样本的采集送检工作。每天,他们穿梭于各医院的传染科大楼和发热门诊,第一时间将疑似或确诊病人的检验样本运转到西安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人们避之不及的病毒,他们却需要“近身交锋”。
被隔离在留观点的李女士需要采样送检,因为采集咽拭子样本是使用棉签伸进被采集人的嗓子眼刮取病毒存在的上皮细胞部分,所以很多人会出现呕吐恶心的情况。李女士很紧张,负责此次采样的罗裕恒手中一边熟练地操作,一边轻柔耐心地安慰李女士。在她的安抚下李女士的紧张慢慢消除,采样工作仅用十几秒就顺利完成了。“没事放轻松,别紧张,一下就好了。”这句话是罗裕恒和她的同事们近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虽然是在完成工作,但他们总是不忘人文关怀,在繁忙和危险中用自己的和善、专业打动着对方。
2月4日这天轮到李国荣当值,他从早晨9点出发到唐都医院开始,一天都在往返于市疾控中心和各医院之间。采样、送样、消毒,他像不知疲倦的陀螺奔忙着忘记了时间,直到下午6点多有片刻的喘息才发现,自己连一口水都没顾上喝。这一天,他共送检了36份样本。“样本检测讲究实效性,我们除了严格规范操作,就是不分昼夜的迅速处置,不能有半点耽搁。”李国荣如是说。
24小时的坚守、随时出现的任务、无数未知的风险……在这个常人看来危险甚至恐怖的阵地,他们已经坚守了20多个日夜。他们知道,自己不再年轻,已经过了拼体力的年龄,但他们更深知,这一份份样本的背后是一个个患者和家庭的期盼。
截至目前,他们4人已累计送检标本四百余份,超负荷的运转对于年过百半的他们是极大的体能考验。“17年前的非典我们参与的是流行病学调查、消毒等工作,此次病毒传染性虽高,但我们都做足了各项准备,经验也更丰富了,斗志不输任何人!”几位“老将”的话语铿锵有力。
疫情面前,久经磨砺的他们用专业和果敢扛起职责、坚定信念、逆风前行。
“老兵”不老,
正当年!